从中部崛起到高质量发展——中国中部地区谋划二次破局

新华社太原12月27日电 罗仁舟的2021年忙碌且充实,这名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5年的意大利人担任着中国意大利商会董事会首席财务官、经营着一家咨询公司、在上海的一所高校任教,这一年,他考察了湖北、安徽、山西等中部地区,希望帮助更多外资企业进入这些地方。

“全球的眼光开始投向中国中部。”罗仁舟在考察后发现,这里资源要素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中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一段时间内,中部地区发展曾相对较慢。2006年,中国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在此后的十余年间,中部地区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达到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

然而中部地区仍面临开放度不足、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以及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有待巩固等问题。

“中部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依靠高质量发展。”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

2021年,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1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中部六省破“发展质量”之局把舵定向。

在距离地面500米深的山西省寿阳县新元煤矿,一台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在机电硐室内自主行走,实时监测着各种设备。通过5G技术,它“感知”到的所有图像、温度数据都能迅速传回地面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可远程对井下机器人进行控制。

“这里原来需要3名巡检工人,现在一台机器人就够了。”煤矿工作人员李瑞兵说。

作为曾经的“煤老大”,山西省在全国牵头成立“5G智慧矿山联盟”,还与华为公司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下,山西的煤矿行业开始迈进“智能时代”。

《意见》指出,中部地区要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创新作为引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格外凸显。

“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直接决定了发展的质量有多高,未来能走多远。”河南省科技厅厅长陈向平说。

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一列载着电子配件、护肤品、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从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站缓缓驶出,驶往万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据该班列运营平台公司汉欧国际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武汉)已发运432列,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中部地区曾被认为是开放“洼地”。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由“洼地”向“高地”转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意见》明确,中部地区要坚持开放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通过抢抓“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等发展机遇,中部地区开放度越来越高,如今已经站在“拥抱”世界的潮头浪尖。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6年到2020年,中部六省的进出口额从535.8亿美元增长到3872.7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从每年34.2亿美元增长到79.4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面临全球复杂疫情形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仍增长29%,超过东、西部地区。

举办投资盛会、加快保税区建设、优化服务改革……在几个月前举行的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罗仁舟亲身感受到中部地区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外商投资。

“中部地区对开放合作的渴望与日俱增,在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很有吸引力。”他说。

河南省将加快建设空中、网上、陆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大力拓展开放通道;山西省将加大力度培育外贸市场主体,力争对外贸易主体突破3000家;安徽省提出,建成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国际性开放合作平台,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部各省纷纷依据自身优势,为加速“拥抱”世界出台规划。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

编辑:解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