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复古” 糕点师傅“纳新” 95岁镇江老字号“爵禄”重整出发,要让情怀“落地”市场

今日镇江讯 “比往年忙多了!目前的产量同比增加30%—40%。”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天,位于正东路贺家弄196号的镇江市爵禄食品有限公司(原镇江市糕点厂)里,从厂长到糕点师傅,从一沓沓订单到一筐筐新鲜出炉的年点,无不透出忙年的欣喜。

年代感十足的厂区大门上,“镇江市糕点廠”六个镀金大字还在;而其实,该厂的成品包装袋、大红礼盒上已经是镇江市爵禄食品有限公司。这个始于1927年、迄今95岁的老字号正重塑品牌活力,并努力向市民发声“爵禄送福”“一脉镇江味,爵禄好糕点”广而告之。

生产车间里,老镇江人过年走亲访友必备,谐音“步步高升”的云片糕、雪片糕、桃片糕;透明圆盒包装的沙八件、杂食果、细什锦;还有嵌上核桃仁、红豆沙、桂圆肉、红绿丝,最后刷一抹小磨麻油的盒装八宝饭……师傅们开足马力,加班生产。

镇江市爵禄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翟宏宝告诉记者,2021年3月,投资人在原镇江市糕点厂的基础上重新用回沉寂多年的“爵禄”商标;7月,厂里招来7名新人,其中最年轻的员工36岁;此外,在永隆城市广场设立了门市部,在江滨新村、江苏大学等处开立了代销点……“我们是用复古的招牌奔向新的、更广阔的市场!”翟宏宝满怀信心地说。

或许,原镇江市糕点厂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而随着岁月更迭、商海淘洗,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浮沉,也成为多年来令人唏嘘的话题之一。梳理时间轴发现,糕点厂前身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名噪一时的爵禄茶食店,仅京江饣齐一天就能卖两三千只。1956年爵禄联合五条街春生和茶食店、银山门天平村茶食店等5家公私合营组建了镇江市糕点厂。1966年,厂子迁来现址贺家弄。1995年,糕点厂生意下滑,工人们大多下岗。1996年,翟宏宝、李文弟等20多名员工坚持将糕点做下去,将制作工艺留存下来,守厂自救到今。

今年70岁的李文弟是厂里年资最高的老师傅。他手头一边摘剂子、做“佛手”点心不停,一边笑着说:“真开心!终于盼到有年轻人肯来学手艺了。”李文弟的徒弟王建国今年60岁,两人可谓“亦徒亦友”;去年厂里新进的员工翁涛才36岁,跟着王建国学了半年,已经会三四样点心制作。这样的“师徒链”只需再好好打磨一两年,李文弟或许可以放心地回家颐养天年了。

时间积淀给了“爵禄” 可靠的商誉,同时糕点厂也维系着镇江数代人的怀旧情感。资金的注入、新人的加入能否让“爵禄”持续增量焕新,赢得新的消费?老字号情怀“落地”市场,怎样合拍如今新的消费模式?这一切都要交给时间。(全媒体记者 翟进)

相关新闻:

36层“一碰掉渣”的苏式酥皮这样做

文字读不过瘾,给你5分钟视频看师徒传承“四手联揉”

今日镇江讯  酥皮是糕点制作中的核心产品。既要讲究暄软,也要不失筋道。镇江市爵禄食品有限公司糕点师傅王建国今年60岁,去年7月起,比他“小两转”的翁涛正式成为他的徒弟。

说起翁涛进厂的原因,还有一个他本不太愿意多聊的“小故事”。翁涛学的是物流专业,毕业后在镇江沃尔玛超市上班;后来沃尔玛闭店关门,小翁就跟着店里一位做面包蛋糕的大姐来到镇江市糕点厂。“开始时也不习惯。慢慢地,看到师傅们一心做事,工作氛围也很轻松。”小翁如今已很坦然地谈起这些。

说话间,王建国在不锈钢案板上对一块水、油、面混揉而成的面“下手”了。只见他掌根发力,用擀面杖不停抻开,成一片四方形面饼;然后对折、再对折。“小翁,你来!”

翁涛照着师傅的样子抻、揉、压、擀,王建国在一旁适时撒一把面粉,防止粘连。“咱们这算不算手把手教学啊,哈哈!”

摆在老早的年代,师傅教徒总要“留一手”。而现在,市场上的糕点制作规模化、成品化,像“爵禄”这样前店后坊、现做保鲜、无防腐剂添加剂的纯手工制作,多年来面临无人肯学的境地。老师傅们为手艺传不下去感到惋惜。

因此,厂里来了“80后”的王军、瞿萍等小年轻,还有几名“70后”,师傅们都铆足了劲地教。

“四手联揉”中,酥皮面团“听话”地成为一片内里层次分明的面片。小翁用大刀切成6根长条,头尾环接,供下个环节做“佛手”、脆饼、“耳朵酥”等。(全媒体记者 翟进)

编辑:缪小兵

(作者:翟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