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镇江日报》的不解之缘

如果要追溯我与《镇江日报》缘分的话,大概要从1967年算起,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放学后,玩伴振荣喊我到他家玩,我瞥见他家报夹上挂着一叠报刊,只记得一份红色报头的《红镇江报》,我煞有介事地看了起来......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我读得津津有味,从而对报社编辑、记者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认为报社编辑、记者有一种神秘感,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1983年,我在丹徒县工商局石桥工商组工作(任代理组长)。由于当时石桥公社刚与姚桥分开,百废待兴,我与几个年轻同事一心扑在工作上,率全县之先建起了过街棚式的农贸市场;创办了一份油印小报《个协简讯》;与公社文化站联合建起了(个协)会员之家;主动协助公社计生办抓好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我们自己刻印的《个协简讯》上的一篇文章《加强个体工商户的“ 三自”教育,努力提高个体工商户的整体素质》不知怎么被盐城《盐阜大众报》发表了。一时间,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和个体劳动者协会要求介绍经验的信件如雪片似地飞来,上门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从县委宣传部刚调到县工商局的主要负责人吴松柏局长得知情况后,联系了宣传部负责新闻宣传的窦金才科长,窦科长到石桥实地采访并到公社调查核实后,采写了一篇《一个有战斗力的工商组》的通讯稿,在《镇江日报》上发表。……

1986年,我到京口区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区工商局和个协的宣传工作。逐渐熟识了《镇江日报》编辑花有文、张文今、方范、景异玮等师友......我不断收集新闻线索,策划采访选题,邀请新闻媒体,协调采访对象,在日常工作中拉近了我与报社编辑、记者的距离,平淡真挚的交往中有些成为了人生知己。我近水楼台地向他们请教,在他们的不吝指导下,我从消息、简讯开始写起,发展到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评论、散文、随笔等,其中一篇散文《邻居》在一次征文大赛中获得大奖。

《京江晚报》创刊后,好友王景曙、邱隆洪调到了晚报工作。我调离工作单位和岗位后,仍然把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上,在《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越来越多的作品,有的还发表在头版,这得益于两报编辑们的厚爱。

退休之后,我笔耕不辍,撰写了许多描写镇江东乡(我的家乡)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的文学作品,其中很多都刊发在《镇江日报》《京江晚报》上。后来我将这些文章加以整理,定名为《流金岁月之记住乡愁》《流金岁月之纯美印痕》《流金岁月之岁月如歌》《流金岁月之沙腰河畔》《流金岁月之江河交响》《流金岁月之行者人生》,6本书均交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书出来后,许多朋友、同学来电祝贺,一位远在深圳南海石油建设开发总公司任总工程师的同学寄来了长信,他认为我的书是对镇江东乡改革发展史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并挖掘、升华了镇江东乡的农耕文化,做了一件对镇江东乡一些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渐行渐远的事物抢救性整理的工作。

时光深处,岁月静好;繁华落尽,不忘初心。感谢与《镇江日报》《京江晚报》走过的激情岁月......人生无限可能,只要默默耕耘,终将有所收获!(吴春波)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