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⑧┃一曲平民英雄的凯歌——评王景曙长篇纪实文学《77人的“78天”》

张坚强

2020年1月23日开始的“武汉保卫战”注定要成为国民记忆,成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每个人概莫能外。但是4.26万名奉召出战的白衣战士的形象需要以永恒的方式载入史册,他们奔赴战场的战斗姿态,他们冲锋陷阵救死扶伤的仁爱情怀,他们的苦痛和欢乐,他们所有的铭心刻骨的记忆,需要文艺家们浓墨重彩去书写。知名记者和纪实文学作家王景曙就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全景式书写了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与病毒作战的英雄事迹。77人的“78天”,是宏大背景下的生动细节,是白衣战士的情感体验,是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是“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现场和见证。历史需要这样的文本去呈现,平民英雄更需要这样的文本去铭记。

史诗主题与网状结构

2020年的全国抗疫是一场宏大叙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史诗性篇章。书写抗疫史诗的长篇纪实当下并不多,王景曙的《77人的“78天”》(以下简称《纪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的要求。对同一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主题,每个作家的呈现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王景曙是从平民立场去书写,他集中了90%以上的笔墨和篇幅去书写77位医护的战斗生活场景和细节。采用的是《史记》笔法而不是英雄传奇笔法。

除了宏大背景国家记忆是概述外,77位医护人员从奉召出征直至胜利凯旋,作品基本上是通过细节和场景去呈现。作者直接采访获得的素材有百余万字,数倍于发表的作品字数。王景曙以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双重艺术敏感选取了最有表现力的细节和场景,编织了一个巨大的78天的细节之网。77人是真正的主角,77人的战斗生活细节是《纪实》的主线,多而不乱,细而不繁。每一位白衣战士是怎么接到征召令、怎么告别出发的,每一次战斗的姿态,每一次与患者互动的样子,每一种内心情感的流露……都以独特的细节客观呈现出来。在细节之网中,每一位主人公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向着读者微笑。

书中大量的细节都是77人的微信打卡、诗文创作,都是他们此时此刻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情感流露,是他们自己的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是相对比较客观的,是还原生活真实场景的表现方式,是主人公的个性化记忆的呈现,因而仿佛就是每个人的抗疫日记。作品的现场感极强、体验感极强、带入感极强,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就会被不知不觉地带入这77人的细节之网,现场见证一切欢乐与苦痛、自信与疲惫、成长与艰辛。其实这就是人民的生生不息的史诗。

平民与英雄

《纪实》以感性的美学方式生动地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英雄不是天生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所以共和国的广场上高高矗立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英雄是怎么产生的?当危难时刻、生死关头,你挺身而出,你就是英雄。

出征前,他们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春节之际有人准备回老家看父母,有人准备结婚,有人正在准备年点,有人参与对口扶贫刚刚归来,有人在陪孩子做功课,有人在照顾生病的家人……但奉召必至,没有一个人犹豫。

当孙志伟说出“救武汉就是救镇江,我去吧!”;当“97后”护士汤倩说出“疫情面前不分性别、不分长幼,穿上防护服,我就是一名战士,我愿为人民而战,为国家而战”;当很多医护人员深夜或凌晨时分接到征召电话平静地回答“我愿意,我可以”的时候,他们就成了英雄,因为她们在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的时刻选择了担当、奉献和牺牲。77位平民奉召必至,说走就走,有的是先遣队,有的一批批奔赴抗疫前线,有的独自出发,没有送行,只有列车员满含敬意的眼神。这一去不知何时归来,这一去不知生死,但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行,这就是英雄,伟大抗疫战斗中涌现出无数这样的英雄。他们践行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与湖北人民共患难、同命运。镇江援鄂医疗队乃至整个江苏医疗队创造了“零院感”的记录,充分体现了尊重科学的精神。为什么能取得全国抗疫和湖北(武汉)保卫战的胜利?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不仅仅是77人的“78天”

仅有细节是不够的,仅有镇江也是不够的。《纪实》虽然大篇幅书写了镇江援鄂医疗队77人的故事。但作为长篇非虚构作品,它的总体性叙事并没有缺位。总体性图景是以背景延伸的方式呈现的。镇江77人医疗队是江苏医疗队2813人的一部分,江苏医疗队是全国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的一部分。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77人的事迹正是这历史大考中的生动实践。77人的关联人其实是呈倍数放大的:镇江有无数牵挂他们的家人、同事、朋友、领导,湖北武汉、黄石两市有无数当地的战友、志愿者、患者、领导等等。他们之间的思想情感互动,书中也写了很多感人的细节,在告别前的热泪中,在长街列队依依惜别中,在荣誉市民的颁授时,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拉开时空,作者还在普遍性中提取典型,以副线安插和简炼笔墨写了两个家庭的故事:疫情暴发前,一个家庭从湖北赶到江苏南通与亲人相聚,再也回不去了;一个家庭则从江苏镇江反向赶去湖北过春节,结果再也回不来了。这暗喻着疫情其实是影响千家万户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我们都是在场者,不该有旁观者。78天以后,他们凯旋归来还有14天的隔离,隔离结束后,他们还会梦见每一个曾经的战斗场景,这甚至将伴随他们一生,就像“先遣6勇士”手握永久纪念的车票,就象冯丽萍告别战地医院时说“我会记住这里,我难以忘记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所以《纪实》的叙事时空是开放式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纪实》既细节化地呈现了平民英雄们的仁爱情怀,又全景式地记录了总体的“抗疫”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抗疫题材优秀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张坚强,江苏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特聘讲师。主讲《中国小说》《当代文学思潮》《中国智慧与中国式管理》《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文化自信的多维解读》等课程。主编过《船魂》和《金色的航程》两部作品,发表过《论屠格涅夫的抒情小说》《穿越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无奈与坚守:卡在生活之网中的人》等20余篇文学评论和百余篇诗歌文学作品。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