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助程默重要党史照片“回家”

2005年4月16日的《镇江日报》二版头条,刊发过一条重要新闻:《我要在家乡办历史图片展》。这篇通讯披露,曾经拍摄《重庆大轰炸》《开国大典》的著名电影摄影家程默,是丹徒区宝堰镇人。当时,这位年届九旬的老人有一个埋藏心中多年的夙愿,将他拍摄和珍藏了几十年的历史照片捐赠给家乡并举办摄影展。

作为通讯的作者之一,回想起当年《镇江日报》及时发声帮助共和国第一代摄影家程默完成晚年心愿的往事,我仍然心潮澎湃。

1916年9月,程默出生于原丹徒县宝堰镇,15岁跟随亲戚坐船前往上海,后以摄影机为武器,走上了革命道路。

2005年4月14日,家住宝堰老街的吴志坚找到我,说他在北京的表叔程默有一批毛主席、周恩来等第一代共和国领导人照片,想将其中的一部分捐赠给宝堰老家来收藏或展览,想请我帮忙促成此事。

第二天,吴志坚拿来一只又大又厚的牛皮纸信封说,这是他表叔从北京市西城区虎坊路的居住地寄给他的。我急忙拿出里面的材料,原来是程默的自传《我的烽火从影路》和一份《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报》除了介绍程默的情况,还刊登一批程默拍摄的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经典照片,还有程默年轻时在周恩来身边的工作照。我又迅速认真地翻看程默自传,只看了前一部分就热血沸腾,这不仅是一篇重大历史题材的新闻,更是发现了我们宝堰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安慰并送走吴志坚后,我立即看材料赶稿子,熬了一个通宵后,初稿写好了。次日上午9点多钟,我按照材料上程老家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进行最后的核实。电话接通后,当时已89岁高龄的程老声音洪亮,听起宝堰家乡话来一点不吃力。话别时,我再次对程老说,家乡人民感谢您!程默说,这是他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

15日下午,我带着写好的初稿和程默自传赶到镇江日报社,找到了当时《镇江日报》社会新闻部的习斌记者。习斌听我说明来意后,也感觉事关重大,让我留下稿子、程默的材料及北京程默家中的电话号码。随后,习斌非常认真地看材料,与北京的程默通电话,并对初稿进行了加工,很快新闻报道于第二天见报。

通讯刊发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丹徒区有关部门迅速调查了解,积极与程默取得联系,开始促进程老的心愿落地。为此,习斌与我在5月12日《镇江日报》刊发了《丹徒组织筹办程默影展》的消息。与此同时,我带上新闻稿件、相关资料和一份《人民政协报》找到时任《京江晚报》编辑出版部主任刘兰明。刘兰明认真看了我写的稿子和材料,表示一定要为满足共和国第一代摄影大师心愿尽一份力。2005年4月30日,《京江晚报》“广角”栏目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我采写的《用镜头聚焦共和国诞生的镇江人——程默》,长篇通讯全面介绍了程默参加革命、拍摄红色历史图片的经历,及晚年想回乡办历史图片展的愿望。

《镇江日报》《京江晚报》报道后,时任丹徒区委副书记毕增立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家乡的小慰问团前往北京慰问程老。我们带着乡情乡音和丹徒区政府的慰问信,当面向程默进行了汇报,程老看了和听了之后一脸欣慰。从北京回来后我立即赶到镇江日报社,与习斌记者合作,写了第三篇《乡情乡音让他如此动情》,刊发于当年5月23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程老回家乡办历史图片展的进展一波三折。但在镇江日报社的关注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7年后的2012年10月12日,程老连同他的13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终于“回家”了。当天,宝堰镇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内的“程默摄影陈列室”正式开展,人们有幸看到由程默拍摄的共和国第一代主要领导人风采及众多珍贵历史照片的同时,也一暏了共和国第一代摄影大师、阔别家乡81年之久的游子程默的真容。程老坐在轮椅上动情地说:“将这批摄影资料和历史文物放在家乡,我很放心。”

程默于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但他本人的事迹和为记录中国革命史所作的贡献,成为革命老区宝堰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中小学生学习的生动典型。程默摄影陈列室也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参观者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而这里,也凝结着镇江日报社的一份新闻力量。(李国平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