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作家该成为段子手吗?

□ 袁跃兴

《中国青年报》刊登“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文化报道,总结了2021年大众文化生活领域中“十大文化创意事件”,其中有两个文化创意事件涉及了我们的作家在当下的生存状态。

这第一件是“作家开讲脱口秀”。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大先、治辰、黄平等一些作家、编辑走上脱口秀舞台,旁边坐着李敬泽、梁鸿等嘉宾评委……

这篇文化报道说,作家走到脱口秀的风口之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意味着作家的表达正在被时代奋力地拖拽出纸张,无形之手在拉扯着他们走入陌生之地,莫言都带货直播了,别让作家脱口秀的舞台空着,2022的脱口秀舞台,作家们有必要卷土重来……

这第二件是“作家余华化身段子手”。今年9月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全国公映。作为这部纪录片镜头所对准的人物之一,作家余华在片中贡献了让不少观众发出笑声的金句。化身段子手的他,为这部文艺色彩浓厚的纪录片,贡献了具有商业吸引力的笑点,为影片的宣传立下汗马功劳……又因为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文学之路,其中“内容文本和讲话节奏,妥妥的脱口秀大会冠军水平”,而一则叫#余华是个脱口秀演员#的新闻冲上热搜榜首……

这两件“文化创意事件”的巧合点是,几位作家都变身成了段子手。他们或者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花式吐槽文学圈,说什么“余华的是‘纯文学爽文’吗?”“什么是文学脱口秀?”“文学的凸透镜与凹透镜”……或者为某部纪录片以段子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增加商业吸引力……这些作家引发读者对他们的关注,不是因为他们写出了引发争议的文学作品,而是因为他们参加了流行的段子秀、脱口秀节目,这让大众读者不禁产生“这些作家缘何开始热衷于段子秀脱口秀?”的疑问。

时下,我们正处在一个段子流行的时代。微博、微信上形形色色的段子,成为移动网络时代全新的创作形态,几乎所有新闻事件都会成为段子的养料,关于娱乐、体育、时事、名人的段子,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休闲文化生活中。段子不仅仅是文学的新增量,同时也承担了许多文化创意的功能,最终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和商业的推动,使段子创作变成一个产业……

而脱口秀热的一直持续,也引得一些作家开始登上脱口秀节目的舞台,加入段子手的阵营中,用段子的形式进行文学评论、表达文学观点、评论世事,寻求文学的破圈走出小众……

段子秀、脱口秀的流行,显然是得益于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传播内容越来越趋向于简短和精练,而段子内容、脱口秀内容的创作,无疑也在不断地适应着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所以,“段子秀”“脱口秀”,在这个新的传播时代,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创作形式,成为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一些网友、读者指出一些作家变身段子手就是“蹭脱口秀热度”。而一些作家、文学评论家纷纷参加“文学脱口秀大赛”就明确表示,“文学脱口秀大赛,我们的确是蹭脱口秀热度了,但我们是抱着柴火来的,希望众人拾柴使脱口秀这火焰燃烧得更暖、更亮、更久”,这也似乎是符合着“别让作家脱口秀的舞台空着,2022年的脱口秀舞台,作家们有必要卷土重来”的预期?

段子的流行,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流行写作形式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播、写作方式、话语表达形式的影响和改变,段子所具有的传播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段子快速流行所折射出来的对阅读、对文学思维、对精神世界、对心灵生活,所产生的碎片化、速度化的影响。段子的创作生产,是快速快捷的,但这无疑又决定了其速朽覆灭的命运。因为,追求速度、追求流行、追求消费化,这既有违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与我们的心灵生活冲突,更不符合文化的规律、审美品性……

记得王蒙曾对段子这种流行写作形式表达过自己的看法:目前我们的文艺生活正趋向大众化、海量化,但是,文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是不是平衡?过去出版一本好书大家都印象深刻,但现在让大家争相传阅、爱不释手、感动至深、拍案叫绝的书,你还能说得上来吗?相对来说,流行的多是些段子……有段子不怕,但永远要有一些高端的文艺作品,中国自古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么到了20世纪、21世纪,咱们若只有“段子”,对历史不好交代……

有评论说得好,今天我们的作家、文学应该找到脚踏实地的落足点,这其中的智慧,远比脱口秀段子更有探究的价值。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