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江苏镇江:创业带就业共织“富裕梦”

近日,细雨霏霏。室外气温3℃,寒气逼人。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华阳街道吉里村村郊——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却徜徉着收获的喜悦。

这个种植基地有10个大棚,占地15亩。公司总经理郁宝锋正在其中一个大棚里和务工人员进行食用菌的采摘、修剪和包装工作。旁边站着的两位客户,则饶有兴致地观看着他们的操作。

郁宝锋告诉记者,这两位客户前段时间订了1200多盒的食用菌大礼包,合计金额有十几万元。说起来,记者与这位曾被评为江苏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青年小伙是第三次相见,与之前相比,现在的他明显变得更成熟也更健谈了。

郁宝锋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2010届毕业生,毕业后凭借在学院食用菌创业社团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打拼在句容成立了润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将合作社打造成为江苏省省级示范社。2017年3月,合伙成立了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郁宝锋介绍,公司始终遵循“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1年公司销售有500万元,如果加上合作社这块,销售达到近千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众多的合作农户当中,老家盐城的陈苏云几乎是在郁宝锋成立合作社时就开始合作了。陈苏云告诉记者,她来句容有20年了,与郁宝锋的合作也有八九年,主要在公司的种植基地租了3个小一点的棚,专门从事平菇的种植和销售。她介绍,郁宝锋的公司负责提供菌种,她们自己做菌包,种植的平菇自己卖一部分,另一部分给郁宝锋的公司卖。

“你们一年靠种植平菇能有多少收入?” “也就挣个十来万吧。”面对记者的询问,陈苏云笑着说,话语中透着几分满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句容市区周边的村镇,许多土地都流转了出去,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但这对那些60岁以上身体还比较健朗的老人来说,就业就成了一个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果没有就业,就没有了收入来源,也就谈不上什么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了。

而今年已经70岁的史白清老人似乎是幸运的。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她正在郁宝锋公司种植基地的大鹏里忙着修剪姬菇。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在行香集镇,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因为儿子在句容市区从事广告业务工作,所以就和儿子一起住在了城里,帮忙打理打理家中事务,照看照看孩子。

“觉着自己身体还好,又没什么事,所以就到这里来挣点钱贴补家用,也给儿子他们减轻点负担。”

“一天能挣多少钱?”“少的时候挣个大几十块钱,像有的人多的能挣个一两百,这对我们这些老人来说很是心满意足了。”

与史白清老人一起在大棚里干活的还有今年66岁的赵月珠。“我现在在采摘平菇,工资按小时计算。”她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吉里村人,到基地来干活的情况与史白清老人相类似,“也是空闲时打点零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减轻点家庭的负担。”

目前,郁宝锋的公司和合作社带动本地食用菌种植户创业30余户,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00余人,户均增收1.2万元;建设科普基地,年接待青少年1万人次;与政府及亚夫团队合作,每年接待培训各地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

令郁宝锋高兴的是,2021年,公司获批了新的种植基地50亩,距离现在的基地开车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目前已经建设了一期,有8个大棚,以猴头菇、赤松茸等智能化栽培为主,后面会逐步推进二期和三期。郁宝锋介绍,公司已经引进了专门从事菌菇类智能化软件开发和环境调控的博士人才,“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智能化的栽培展示服务基地”。

创业是艰辛的,收获是满满的,荣誉也接踵而来,就在近日,郁宝锋当选了2021年“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他坦言:“成长之路既有自己的奋斗拼搏,也有人社部门的一路支持。通过参加福地青年英才大赛、电商创业大赛等,我先后获得创业大赛10万元扶持资金、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20万元项目资金,这对我创业是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

句容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邹志琴说,通过扶持创业来带动就业,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一条有效路径,相信这条路径对推进共同富裕也会是行之有效的,大家一起来共织“富裕梦”。(胡建伟 张永华)


(作者:胡建伟 张永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