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老记探村看变化④ | 里下河小村,告别水泥船

今日镇江讯 对于离家在外的游子来说,和故乡的距离,落实到春节,往往就是春运期间回家的路。

大年三十,记者拖着一车年货,带着孩子,开开心心出发。经过金港大道过泰州大桥,转上阜溧高速,一个半小时后,车就停到了泰州西北郊老家的大院里。鞭炮声不断响起,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来了。

1999年,是记者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那个时候润扬大桥还没有开建。大年初一六七点就起床开始往老家赶,先乘公交到长途汽车站,长途班车时间不凑巧,改乘扬州的班车从汽渡过江,再从扬州转泰州的班车,随后在泰州西郊下车,寒风中瑟瑟发抖等了快半个小时才等到过路的中巴,到达镇上后再步行七华里到家,我记得那次是午后两点多才到家——那个时候回一次老家至少要四五个小时,所以除了过年和放长假难得回去。

记者的家乡在里下河,童年记忆中的最普及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船。里下河地形特殊,地块以河分隔,田地一般沿河,还有一些垛田,四面环水,进出只能靠船。三四十年前,里下河很多人家码头上都系着一条水泥船。水泥船也是在我们国家特定时间流行的,因为钢铁产能跟不上,里下河地区木船时代之后一度是水泥船一统天下。一般人家有的是三个隔舱的小水泥船,双桨划或者竹篙撑,用于交通或运送农产品。讲究一点的人家,会置办大一些的“两吨半”,加上一架挂桨,引擎突突,就可以远距离行驶了。那个时候河道密布的水网就像现在的公路网,大大小小的船只就如同今日的汽车。外出或上学,孩子们都没少坐过这种水泥船。记者高中时有段时间住校,学校离家十几公里,每周末骑自行车回家,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自行车不好骑行,便会坐上外公驾驶的挂桨船往返,路上单程要一个多小时。

资料图 花蕾 供图

三十年后的今天,再回老家,村村都早已经通上了公路,我们村里,水泥路已经进了组。

绝大部分农家,汽车已经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很多乡邻家里购置了汽车,人多的家庭拥有两三辆甚至更多汽车也不少见。泰州市明确提出,要畅通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开工建设农村公路300多公里,新改建桥梁100多座,推进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昔日交通不便的地方,由公路和桥梁连到了一起。而曾经发挥过很大作用的水泥船,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曾经家家都有,河里处处可见的水泥船,现在除了少数养鸭养鹅的老人还留一两艘小的,已经不多见。

初四傍晚记者从老家出发回镇,妈妈把给我准备的吃食放上车。曾经每次过年前要花三四个小时搭“帮船”进城办年货的她,轻松地跟我说:“353省道今年要通车了,这下你回来路上时间更短了。人家大城市人上下班路上花一两个小时是常事,下次家里烧好吃的,你就开车回来吃个晚饭再回去。”(花蕾)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