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日报缘”

□ 王建一

《镇江日报》复刊40周年,我与《镇江日报》结缘也有32年了。

家里一直保存着一张1990年夏天里一个星期日的《镇江日报》,8开纸张,正反共两版。当年我还在大市口附近一家国营商店里上班。7月上旬的一天,一位同事扬着一张《镇江日报》高兴地告诉我,“你的大名上报纸啦”,我接过一看,真的如此。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份《镇江日报》第一版主要内容是我市召开建党69周年大会。第二版除其他内容外,还刊登了市委表彰的党建先进名单。仔细一看,在“优秀共产党员”名单里确实有自己的名字,光荣感顿时“爆满”,这可是自己的名字第一次登上市级党报啊。后来我把这张报纸仔细折叠好带回家,夹在“优秀共产党员证书”里保存了很多年。

到了1997年,那时我已经在正东路如今的“东大院”2号楼里一家单位上班。记得那年11月的一天,单位召开“务虚会”,交流下一年度也就是1998年的业务工作的思路和设想。会上,业务科室的同志都围绕着明年如何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综合科室本来并没有必须要发言,但我想着前一天《镇江日报》上刊登的新华社的一则一句话短消息,大致内容是,中共中央决定,明年我国将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

我就思考,虽然这次重要会议召开快20年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党中央作出“隆重纪念”这次会议这一重要决定,却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第一次,必定是1998年我党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事。而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正是我们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我就在会上提醒大家《镇江日报》上有这一条篇幅很短、但很重要的信息,并建议,把围绕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改革开放20周年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明年工作任务。可以说,当年《镇江日报》这条短消息,为我们及早围绕“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改革开放20周年”这一主题,谋划、做好1998年的工作走在了前列、奠定了基础。

还记得那些年,年逾古稀的父亲在退休后不仅一直订阅《镇江日报》,还将报上一些文章剪贴在旧练习簿上,给我和弟弟阅读。2001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到父母家刚见到父亲,这次他并没有拿来“剪报”给我读,而是对我说,“值得鼓励、不要自满、要继续努力”。问下来才知道,他从前几天《镇江日报》上刊登的“2001年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名单里看到了我的名字,这也是自己作为市级优秀党员第二次“见报”了。除了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我想,也是和一直受父亲的“剪报”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分不开的啊。

21世纪以来,《镇江日报》迈入了网报联动融合的新阶段,报网互动逐渐频繁活跃。2012年9月,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开展“我为镇江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并在旗下金山网“镇江论坛”辟出“献策镇江”专区收集意见和建议。我也和许多网友一样,在论坛里发帖。感到意外的是,当把自己的一篇曾刊登在《镇江日报》上的3000多字的研讨性文章《发挥“唐宋诗词咏镇江”作用 助推我市文化建设发展》发在论坛里后,很快引起了编辑记者的关注,先后在相隔一个星期的两份《镇江日报》“我为镇江献一计(网报联动)”专栏里肯定了这篇网文的参考价值和主要观点,感觉自己也为镇江发展贡献了一点智慧和力量。

近三四年来,自己更是与《镇江日报》每周五的《镇江日报》周刊上“对上眼”了。《镇江日报》周刊上鲜明的地域历史人文风格和年代感、烟火气吸引着我每期必读。时间久了,自己也跃跃欲试,写一些小文欲与读者分享。在编辑老师的关心指导下,陆续有《那些年的阅读记忆》等在《镇江日报》周刊上发表。如今,还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镇江文心读书会”推送《镇江日报》周刊上的文章和诗词,与更多的网友读者共享阅读的喜悦。

祝《镇江日报》越办越好。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