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让我仰望星空

谢立新

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2006年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待了《镇江日报》记者滕建锋。当时我在市水利局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滕建锋负责农林水利条口的采访报道任务,前后两年的时间,我们一起下乡,一起巡河,一起深夜随执法支队同志到长江打击非法采砂……党报相伴,体味生活点滴,我开始不断仰望星空。

2018年6月我在市河湖长制工作处工作。有一天,已是镇江日报专刊副刊部主任的滕建锋老师对我说:“你写的那些巡河的文章,既是工作也有人文感触,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试试系统地跑一跑,也系统地写一写,也算是梳理一遍镇江的河库湖泊,工作与写作很好地契合起来。”我认真思考他的话,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辛苦暂不说,在镇冮研究大运河文化、镇江水文化的专家学者很多,很多人研究非常深入,我能行吗?思考多天,我先请设计院的同志帮我弄了一份镇江市水系图,把全市境内每一座水库、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在水系图上标注得清清楚楚;并制订详细的计划。既然写成文章,那就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事实的检验,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就是笑话一堆。每一次探访都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还必须查阅史料,走访村民,再构思成文。白天要工作,晚上有时要写材料,所有的活动只能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

从工作到生活,我与建锋相交多年,性情相投。在水文化系列文章写作的过程中,他经常与我交流、讨论,鼓励我,也是我非常感怀的,我们之间既有编辑与作者的探讨、也有朋友同好之间的交流。他鼓励我说:镇江的水库、河流等水利题材至少到今天是没有人系统地梳理过、书写过,你一步步更深地走进镇江江河湖库的世界,带着感情的温度,带着人文的厚度,可以写出带有中国特色、镇江地域性的水利文章。他鼓励我在行走于镇江大地上的河流、湖泊、水库时,做起横海扬帆的远梦,尝试有大海般的博大胸怀,把已经发表的文章,系统地独立地组章成册,让文字自身自带独特的魅力与价值。随着我的水系列文章在《镇江日报》不断见报,我的《碧水无痕》一书2021年6月也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为了写文,熬夜是常有的事。有天晚上,因白天开会没来得及读《镇江日报》,我习惯性地来到办公室,找到了桌子上的《镇江日报》,当我读到“党旗插在抗洪第一线”时,我浮想联翩,仿佛见到了句容市赤山湖水利枢纽管理处主任徐祥荣。2016年夏天,句容河发洪水,徐祥荣坚守岗位七天七夜,我曾经采访过他,我觉得,句容市弘扬的“抗洪精神”就是由这些普通人组成的。我又想到了那次去句容北山水库采访时的震撼:1972年7月2日晚句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来势汹汹,泄洪闸泄洪不及,情况十分严重,为保大坝安全,北山水库管理所所长祁正文一面向上级电话报告请示,一面现场指挥,果断采取措施,爆破除掉洞口迎面岩体。他在指挥现场爆破时,不幸被飞石击中腰部,光荣牺牲。7月3日下午洪水减退,大坝保住了,祁正文却离开了人间,他成了北山水库精神的象征。

精神的力量有时来自事实的教育。我读过《镇江日报》刊登的关于“抗洪精神”“亚夫精神”的事迹报道,其中最难学到的精髓是践行。从此,我把目光投向了流动的河水。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把时间交给河流、水库、湖泊移民库区、美丽乡村。最让我感动的是已退休的原京江晚报摄影部主任宋建设老师,主动陪伴我几乎走遍了镇江境内所有的水库、河流、湖泊,不仅收集了大量的水文资料,还拍摄了许多精美的图片视频。近几年,我在《镇江日报》发表了许多文章。文章和《镇江日报》相生相依,精神和《镇江日报》伴随、成长。到水流间采集灵气,和普通的老百姓在一起,然后码成文字发表,这就成了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3月1日,《镇江日报》将迎来复刊40周年。《镇江日报》的回忆给我美好和丰满,就像流淌在镇江古运河的那湾清水,明媚闪光,它不得不让我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赞叹:《镇江日报》,是群众的精神食粮,读者温暖的家,作者成长的摇篮。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