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的一瞥

祁山洪

25年前,我的一个微小举动,不经意间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作文时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张贴、朗读。

初中时,班主任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本想写“当记者”,又怕人笑话,于是含糊地写下“当一个文字工作者”。

可是后来高二文理分科,我却糊里糊涂选择了理科,高考的专业选择(确切地说是被选择),更是离语文和新闻很远。大学毕业后,我在本市一家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离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1997年,我工作的第七年。11月的一天,星期二,我和一位同事买了下午的火车票,到徐州拓展市场。看时间尚早,我决定到单位二楼行政科去转转。

我和行政科的一位同事聊了一会儿,便打算回部门和同事一起去赶火车。

在行政科靠门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块白色布质信插,信函报刊按科室部门分好,供各自取阅。临离开时,我无意中回头瞥了一眼,看到我所在部门的信插里插着一份《镇江日报》,便走过去取出,边走边看。

当时《镇江日报》还是4开小报,黑白印刷,我空闲时会看看,觉得内容挺丰富。

那天,在报纸的头版,最下端位置不同寻常地刊登了一则通栏广告,黑体特大字号的通栏标题《镇江日报社招聘编辑记者启事》格外醒目。

我心里一激灵,忙仔细看下去:因《镇江日报》改版和《京江晚报》创刊的需要,面向社会招聘编辑、记者15—18名。招聘条件:……30周岁以下,大学本科毕业……应聘办法:提交一份1500字左右的本人自传,参加文化考试、采编能力现场测试和面试。报名事项:11月14日(星期五)……在市人才市场报名,携带身份证、户口簿……试用合格后转为镇江日报社事业编制……

星期五报名?还要写一篇自传!出差能不能赶得回来?......带着心事,我和同事坐上了火车。到了徐州,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旅馆,然后跑了几家单位。

从镇江出发时天气还好,到徐州连续下了三天雨,冷空气来临,气温骤降。同事衣服穿少了,一个劲地打喷嚏,熬到星期四,实在坚持不住,说“我们早点回去吧”。我自是求之不得,于是买票、退房,打道回府。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刚入住时买了好几天的早餐券,老板说什么也不肯退钱,只好跟一位旅客商量,将餐券半价转让给他。

那时的绿皮车实在慢,徐州到镇江要六七个小时,等回到家已是14日(星期五)凌晨,疲惫不堪,倒头便睡……

中午,我按报名要求写了一篇自传,题目是《我的梦想》,记录了自己从小的记者梦。下午两点多钟,我来到解放路人才市场。

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中等个子,态度和善,讲话声音有点沙哑。他看见我的自传标题,笑吟吟地说:“有梦想总是好的!”然后仔细地核对、收下了我的材料。

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谁。现在才“对上号”,他应该是《京江晚报》创刊时的首任总编办主任、我的新闻前辈张良国同志。25年过去,张主任那和蔼可亲的态度、那一句让人温暖的话语,依旧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接下来,便是一轮一轮的笔试、采编能力现场测试、面试、体检和外调。我一路过关,有幸成为《京江晚报》创刊首批招聘的10名编辑、记者中的一员,从此开启了我的新闻生涯,终于圆了少年时的梦想!当年我在面试时由衷地说:感谢这个社会!感谢这个时代!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是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大发展,是报社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政策,让当年我这么一个所学专业与新闻“八竿子打不着”的青年有机会圆梦,成为新闻战线一兵!

得益于报社的历史报纸电子化工程,现如今我在报社电脑里调出25年前的报纸电子扫描图,发现那则招聘启事在1997年11月11—13日连登了三次,而且报头下的天气情况也如实记录了当时短短三天内10多度的降温变化。此外,还有一则冷空气南下的气象消息,使我得以真实还原那时的情景。我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报纸记录历史的功能吧。

退一步想,假如当时我早出发一天,或者我临出差前没到行政科去,或者临离开时没有那无意中的回头一瞥,或者懒得去拿那份报纸,我就看不到这则启事;又假如那几天不是气温骤降,同事患感冒急着要回来,我就会与那场招聘擦肩而过,我的人生轨迹将是另外一番场景。

啊!这改变命运的一瞥......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