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稳字当头强“三农” 大国粮仓再“加码”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稳”字当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04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9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用以指引当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的“三农”工作。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越是重要一年,越要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从皖北大地麦苗育生机,到鄱阳湖畔油菜正生发,从江南到华北,从梯田到黑土地,开春以来,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打实,措施硬碰硬,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在线服务指导春耕”“良种直供到村到户”“信息搭桥保障农资”等一系列服务保障举措到位、暖心,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合力推进春耕生产、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春耕画卷”映入眼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稳字当头,首先体现在吃饭这件“头等大事”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就提“粮食安全”,而且与往年相比在粮食安全领域有着更多的“着墨”,在35条指导全年“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举措中,涉及粮食安全的举措有10余条,居于所有措施之前列。除了粮食安全一贯的重要地位以外,还出于特殊时期和背景的考量。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国际粮食格局发生变化,这种时候必须要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发挥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部分地区还存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容不得半点含糊。对于如何端牢14亿人的饭碗,《意见》提出了多项“长牙齿”的举措,涵盖保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积极性、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生产率等内容。例如,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2022年还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第一年,“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政策从严落实,让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底气十足,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

从“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从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回眸历史,我们的饭碗从未端得如此之牢;眺望未来,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尹贵龙)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阿奎

(作者:尹贵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