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东北的另外一种可能——《圣地工人村》读札

□ 胡哲

《圣地工人村》这部作品,唤起了我尘封的记忆,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回忆着生命中所有与工人村有关的过往,思考着关于新中国工业文学的书写经验。

《圣地工人村》这部作品所呈现的历史标记,正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辉煌时刻。

回首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东北始终肩负着庄重的使命与担当。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讲话中指出“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到1945年中共中央起草并发出致各中央局《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向东北派出11万军队和23名干部,这其中包括由文抗发起与鲁艺联合组织成立的延安文艺工作团。

随着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以及这批文艺战线同志们的辛勤付出,新中国工业文学成为了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诞生了如草明《原动力》《火车头》、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潜力》三部曲、艾芜《百炼成钢》、舒群《这一代人》、罗丹《风雨的黎明》、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于敏《第一个回合》等优秀的新中国工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战线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如何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在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激烈较量中,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在弹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建设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革命英雄气概。

从工人文艺到工业文学,东北成就了新中国工业与文艺相遇的机缘,也成就了作者心中“圣地工人村”诗意的栖息地。

从文学题材上观察《圣地工人村》,它不像一般的纪实散文,更接近非虚构写作,正如纪许光所概括的那样:“一切以‘事实’、‘亲历’为写作背景,并秉承‘诚实原则’为基础的写作行为均可被视为非虚构文学创作。”作者笔下的《圣地工人村》重塑了一种“如何讲述东北”(故事)的方式,这不同于以往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所呈现的“铁西区”“工人村”“艳粉街”——从王兵的《铁西区》纪录片到“铁西三剑客”的文学作品,“铁西区”已成为时下某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作为社会体制转型期以及东北工业在市场经济时代急剧衰退的代表。

而张瑞的《圣地工人村》从工人村的辉煌起笔,《工人村,我的家园》中最为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工人村虽然见证了没落,但它曾上演过辉煌。”工人村孕育了三代人的成长,作者作为第二代工人村人,从儿童时期到青年时期,与工人村相互见证着成长,作者以历史见证者的姿态将我们带回到历史现场,从“工人村举行全面施工典礼”的盛大场面,到工人村不仅享有“全国第一村”的盛名,在当时国际社会都有着影响,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慕名而来——工人村俨然是中国展现工业进步与阶级社会地位的一张时代名片。

《圣地工人村》的47篇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返回历史现场的路径,作者将自我的情感与经历融入其中。前12篇作品以少年的视角观看着父辈们所创造的新中国工业奇迹,赞颂了父辈们所执著坚守的敬业精神与拼搏精神。中段的20篇作品以青年的视角讲述参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亲历经验,并以记者的身份见证着新中国工业所创造的辉煌。后段的15篇作品以中年的视角回望了工人村的过往与变迁,从“工人村商店”“工人村照相馆”“工人村电影院”“老工厂俱乐部”,到“我家的老皮箱”“六棵老榆树”“工人村生活馆”达到了细节真实与情感真实的统一,这部分也是我在阅读时最为期待看到的作品与以往工人村书写之不同,显然作家张瑞完成得很好。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别了,工人村商店》《六棵老榆树》《干杯,沈重》这三篇,作者以口述史的方式向过往依依惜别,虽有岁月境迁星河斗转变化所带来的伤感,但不变的是工人村留下的辉煌与美好。

《圣地工人村》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有效细节的呈现和真实情感的抒写,作家张瑞的叙述方式(或以点到面、或从面到点,或单线直叙、或多线并程)在递进过程中有效组合并使其发挥瞬间光彩。从见证工业发展到亲历工业传承,老一代工人村人铸造辉煌的汗水与身影,为《圣地工人村》这部作品赋予了史诗的韵味。

社会学家项飚曾经在与吴琦的对谈中提到,“个人经验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把个人经验问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把个人自己的经历问题化,就是一个了解世界的具体的开始”。项飚提倡在学术研究中“把自己作为方法”,由是,个体经验就有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性问题的切入点,并最终指向更大的存在。返观当下的文学现场,作品中时常呈现出来的是精致的技巧、华丽的辞藻或宏大叙事的场面,它们通常直面“世界”或直指“问题”,然而在作品之中能显现“自己”的作品反而并不多见。作家张瑞是典型的“把自己作为方法”的作家,张瑞的抒写为“工人村”添加了烟火气息,使《圣地工人村》这部作品具有了人性的温度与现实的意义。

《圣地工人村》既是一部“个人史”,也是一部“工业变迁史”,以“工人村”为切入点投射到东北工业的整体变迁,变迁过后留下的不只是工业遗址,更是《圣地工人村》这部作品所展现出的工业精神与工业气象。作家张瑞为我们讲述了东北的另外一种可能,既是重拾这片土地的辉煌,将散落在各地的历史碎片还原为一幅崭新的文学画卷,以真情实感的方式娓娓道来,相信东北工业精神需要像张瑞这样的守护者,守护着那片心中的故乡,守护着那座心中的圣地。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