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居住舒适度 打好街巷文化牌 看五个老旧小区如何“变脸”

今日镇江讯 3月20日镇江日报报道今年市区将整治大市口西北片区等5个老旧小区的消息后,相关小区居民拍手叫好,他们对自己家门口如何整治更是满怀期待。记者从市住建、规划部门获悉,此次整治加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为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注重挖掘街巷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街巷文化。通过综合整治,将片区打造成安宁、洁净、优美、祥和,人们诗意栖居的温馨家园。

结合片区特点,实行一区一策

据介绍,今年老旧小区整治突破原有整治思路,除应用“共同缔造”理念外,还将应用“城市双修”理念,即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把山、河、湖的修复和城市轮廓线、建筑色彩风貌、城市广告牌匾、城市绿化景观、城市夜景亮化、违法建筑拆除等城市修补的工作内容纳入整治范畴。

此前相关部门现场调研时发现,大市口西北片区、中营片区、同德里山巷片区、朱方路片区和九里街片区5个片区都存在交通微循环不畅、停车问题突出,雨污合流、杆线乱接,违章搭建严重、店牌店招不整,便民设施缺乏和物业管理缺失等共性问题,为此,共梳理出道路形成微循环、路面修缮、海绵改造、安防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杆线下地等18项基本整治内容,供市民按需“点单”。

同时,各个老旧小区又有着各自的特色。如大市口西北片区位于镇江市中心,商业气息浓厚。中营片区老年人口居多,是镇江较为典型的老龄化老旧小区。针对各个片区的不同特点,整治将实行“一区一策”,打造亮点。

大市口西北片区待改造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主要改造片区包括宋官营、斜桥街、仙鹤巷、环球花苑4个片区。交通改善方面,拓宽打通宋官营西段、西府街、仙鹤巷和演军巷4条原有不畅道路,实现交通微循环。结合三中、八叉巷小学改造,规划新增社会停车泊位。街巷特色彰显方面,对斜桥街等店牌店招、挑檐、雨棚等统一样式、大小、风格;街景美化亮化,营造商业街区的商业及文化氛围。

中营片区整治范围主要包含东门坡、梳儿巷、中营3个老旧小区,待改造建筑面积共计18.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以中营街为统领的慢行系统,串联各个生活节点。拓宽梦溪园路,新增一条7米宽东西向道路,打通断头步行巷道。

根据老年人白天出行多,晚间出行少的特征,中营街白天车辆限行。见缝插针建设小型游园、休息小空间等三级景观及服务设施。鼓励拆除堵塞重要慢性通道的围墙、危墙,拆除片区违法建筑及危旧房,修缮破旧房屋,进行第五立面改造。

朱方路片区主要进行危旧房拆除改造、沟通街巷、基础设施完善和景观提升。九里街部分片区则进行道路铺装、墙面出新和地下管网工程完善等。

嵌进文化内涵,留住城市基因

街巷整治不止于外观面貌,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脉进行传承与发展。此次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设计师们注重留住市井的烟火气,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延续历史特色和人文氛围。

大市口西北片区的宋官营,源于南宋时期,是当时重要的军事基地。另一特色地名仙鹤巷,传说南宋名将毕再遇故居--乾元万寿宫前常有仙鹤飞过,故此得名。此次规划改造中,规划师将宋官营定位为具有“古军营”特色的餐饮一条街,拟在街巷节点空间设置军事景观小品等设施;将仙鹤巷定位为具有南宋文化特色的小型文化商业街,拟设置名将毕再遇雕塑、仙鹤等景观小品,让历史文化“触手可及”。

中营片区同样有许多有历史的老地名,但乌风岭、龙华寺等老地名已不复存在,前者与酒海街同来自于一个美好的民间故事传说,后者原位于寿邱山南坡,明代废寺改建学堂后消失。此次改造针对众多规划设施节点无名称的现状,建议复活这些历史悠久、品位较高的老地名,同时为老地名立标识、为街巷立指示牌,使地名成为“活着的历史”。

同德里山巷片区位于镇江老城历史风貌区范围内,将结合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新河街改造,进行还原历史风貌的建筑改造与沿街立面出新。

伴随着今年老小区改造实行“设计师负责制”,前期规划师团队全部走出办公室,进驻社区勘察现场,听取居民意见,因而规划设计更以人为本。在同德里片区,设计人员看到几位老年居民自带凳子聚焦到一处公共区域聊家常,经询问需求后,便在规划中就近增设休憩座椅与健身设施,作为居民公共交往空间。在朱方路片区,设计人员实地调查发现朱方路206号、二道巷小区内有不在专项统计之内的危旧房存在,遂建议此次改造中妥善处理,排除安全隐患。

据介绍,目前的老小区整治规划方案并非最终方案。规划师还将深入社区广泛征询居民意见和建议,对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便将老小区整治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

(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陈生 )

编辑:阿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