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斌:倾心甘蓝 笃定前行

今日镇江讯 “这里是我们团队的试验场,多个结球甘蓝品种在这里试验,最终选出的优质品种已经种在镇江菜农的田里了。”近日,位于句容市白兔镇行香村的农科院示范基地里,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室的蔬菜专家秦文斌正在讲解由他们引进并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秦文斌与蔬菜的故事,也正是从甘蓝开始的。

1995年,秦文斌进入镇江农科所工作。当时,农科所与日本的公司合作开展甘蓝类蔬菜繁制种,并在茅山老区建立多个繁种基地,带动农民参与进来。“甘蓝类蔬菜繁制种技术要求高,而当时农民种植水平较低,加上品种种类多,种植户较分散,产量低,效益不高,这是农户反映的通病。”回忆起当初的工作,秦文斌有些感慨,但有一个念头他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要将这些严重制约繁种产量与质量的难题攻克。“当时我就定下了目标,先让自己学深学透,这样给农民讲解起来,才有底气,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目标已定,接下来就是奋勇前行。秦文斌积极分类开展播种期、割球期、割球方式、花期调节以及其它栽培试验研究,经过上千次试验研究,总结出不同甘蓝类蔬菜品种繁制种关键技术。“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相关技术,每年我们至少开设20多场室内培训,还在关键生长时期直接下田现场指导,大大提高了种子的产量与质量。”在他的努力下,带动100多户农户从事甘蓝类蔬菜繁制种工作,每年为农户直接增收100多万元,为茅山老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虽然甘蓝类蔬菜繁制种工作步入正轨,但种质资源受制于人的情况仍在。“在甘蓝品种中,越冬甘蓝品种基本上依赖国外引进,不仅价格高,而且种子质量和数量也难以保证。同时,随着市场育种材料被垄断,越往后育种将越来越难。解决种质资源难题,迫在眉睫。”在经过苦苦思索后,秦文斌突然意识到,多年的繁制种工作,让他和蔬菜花卉研究室的同事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何不与同事一道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种质资源的选育。

秦文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与领导一沟通,谁知竟一拍即合。“我们团队利用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的机会,不但十分注重收集国内外甘蓝发展的最新发展概况和研究趋势,一有机会还会收集新品种,回来后就在试验田种植。通过多轮次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特别是抗病性,抗逆性鉴定,加上对品质、丰产性等性状的持续跟踪观察,选择性状优良的单株等,甘蓝育种慢慢就开展起来了!”

20多年的倾心研究,一个个新品种、新技术相继产生。秦文斌始终站在科研的最前沿,为心中“种业自强”的梦想积极奋斗,先后主持部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均取得较好的成效;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1项、市厅级奖3项,以第1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件,多个专利已实施许可转让;以第1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制定地方标准3件;作为第1完成人选育4个甘蓝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获得品种权4个,累计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创社会效益8亿多元。“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的晚熟耐寒结球甘蓝‘瑞甘21’曾是长江流域主栽品种,可替代进口同类型品种。”

工作作风扎实,业务水平过硬,秦文斌先后获“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镇江市169科技骨干”“镇江市金山英才”等荣誉称号。

时光飞逝,秦文斌不变的是那颗对科研事业火热的初心。“我将在甘蓝新品种选育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始终将‘学亚夫,做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作为自己信守的承诺,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一辈子。”(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