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金山翠芽高规格打假治劣行动——让金字招牌发挥“黄金价值”

今日镇江讯  对于中国名茶金山翠芽来说,这个春天“有点不一样”。

3月中旬刚过,一则《关于开展镇江金山翠芽品牌打假治劣活动的公告》在本报等市内媒体上被反复刊发、播放,而各大茶场以及市区的大中小茶叶店也都收到了来自职能部门的“告知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农委、市工商局已经排定联合打假行动,将对市区众多茶叶商店进行突击检查,一旦发现售假,必将给予严惩。

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挺俊称,金山翠芽打假年年都在进行,但像今年这样由市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的打假行动并不多见。

如此大力打假治劣,当然因为金山翠芽这个“镇江名片”,确实到了扫尘去污的关键节点。有业内人士甚至曾发出警言:再不整治,金山翠芽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风险。

风光背后,市场乱象一直不断

在此次打假治劣活动中,一位喝了多年金山翠芽的老茶客夏先生看到正规包装、了解防伪知识后,发出了“原来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喝到过真正的金山翠芽”的感叹。

金山翠芽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因其外形扁平挺削,色翠香高,冲泡后翠芽依依下沉,挺立杯中,形似金山宝塔倒映于扬子江中,因此被命名为“金山翠芽”。问世以来,在全国历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共获特等奖10个、一等奖12个,金奖8个;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路获奖不断,品牌价值也一路水涨船高。2010年品牌价值突破4个亿,5年后突破8个亿,去年更是一举突破10亿大关。而光环背后,金山翠芽的市场表现却诟病不断:一方面,一些没资质的小店极力“傍名牌”,声称卖的是正宗“金山翠芽”,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让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一些有资质茶场却在淡化金山翠芽品牌。

镇江市五峰茶场虽在外包装上采取了“金山翠芽+企业商标”的双标识,但却更突出自己的“五峰香怡”。南山茶林研究所则主打“南山滴翠”。总经理陈晓宏表示,“金山翠芽”虽然知名度更高,但属于授权企业共用的,某一家企业重点宣传推广这个公共品牌,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

在“傍名牌”与“避名牌”双重挤压下,金山翠芽的名牌光环在它的诞生地正在逐步暗淡。采访中,不断有市民提出“不敢买金山翠芽”;而说到“镇江名片”,多数市民能够想到恒顺醋、锅盖面,却极少有人再提“金山翠芽”。

正是看到了金山翠芽的发展风险,不愿名茶“蒙尘”,市政府今年开展重视金山翠芽品牌提升工作,1月前就开始召集相关茶叶企业与职能部门座谈会商,会商的结果之一,正是高规格的打假治劣行动的出笼,后续品牌建设工作也陆续提上日程。

品牌提振,还需打假整合并用

“打假是必要的,但只是前提,要放大金山翠芽品牌效应,让金字招牌发挥黄金价值,还需做好整合文章。”采访中,不断有业内人士表达类似观点。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假冒伪劣只是金山翠芽一个“显而易见的病症”,事实上,它还有一些潜在的短板急需补上。比如茶叶品种老化,全市现有超过经济寿命(30年以上)的老茶园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产业规模较小,全市适制金山翠芽茶树的种植开采面积约有5000亩,但真正种植面积只有500亩,年产量约为2500公斤;龙头企业整合能力不强,在金山翠芽8家授权生产企业中,产值多则百万元,少则几十万元,而且安于现状者多、积极进取者少。

镇江茶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南茶北引与南茶北销的“桥头堡”,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已有记载,清乾隆年间镇江榷茶占到全国的1/6。要恢复镇江茶叶的“历史高点”,还需下一番“绣花”功夫。有业内人士提出,“金山翠芽”应该像“镇江香醋”那样,在强化合力打假、优化市场环境的同时,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尽快组建金山翠芽股份制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还有市民提出,要向杭州、常州等地学习,加大茶叶品牌宣传,定期举办茶叶节庆活动,引导建设一批茶庄园、茶博园、茶主题公园,打造清茶小镇。在市场营销上,应充分考虑新生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个性特征,开发小包装、便携包装、文创包装产品等。一轮冰冷的春雨过后,镇江必将迎来艳阳天。对于“金山翠芽”来说,希望进入新时代的这个春天注定不同往常。(全媒体记者 王鹏程)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