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扰民”到“绿草如茵”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这颗“钉子”拔了

今日镇江讯  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走进原天龙化工厂区,当年的反应釜、蒸馏塔、提取罐和密集的管线等生产设备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绿草如茵满眼春”。

朱婕 摄

“到今年1月10日,天龙化工地下水修复项目整改任务,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管控措施已基本完成。”负责天龙化工厂区修复工程的苏美达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驻点人员苟飞鹏,介绍了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

位于京口区谏壁街道公园路的天龙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原丹徒县第一化工厂改制后组建。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指示精神,把沿江化工整治作为解决问题、纠正导向、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

天龙化工厂区问题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事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赴现场督办推进。市污防攻坚办则建立了整改工作进展日记制度,与市纪委监委加强联动,压茬式督查推动。

在整改过程中,丹徒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专项推进,专人每日驻点盯办。“天龙化工不在化工园区,根据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和镇江市东部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要求,2018年8月正式停产;2019年10月,完成生产设备拆除及‘两断三清’工作,当年12月启动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丹徒区工业资产管理总公司副总经理杜宇说,整改中,他们紧扣每个时间节点压茬推进,2020年6月,编制完成了《天龙化工土壤污染状况初步及详细调查工作方案》,9月完成市级评审;2021年2月,编制完善了《天龙化工退役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2021年9月,调规后修改完善的风评报告通过省级评审。

但是,拔除这颗环境污染的“钉子”,并非一帆风顺。

“天龙化工用地性质为一类用地,加上土壤污染深度达到22米,如果按照一类用地进行土壤修复,不仅修复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因为地下存在流沙层,会对周边寺庙和安置小区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杜宇解释,为此,第三方土壤调查机构和有关专家建议调整用地性质,可以对污染地块采取风险管控方式进行修复,既节约成本、减少施工量,也不会对周边群众造成环境风险。

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天龙化工原厂区地块周边有寺庙、居民区,调整为防护绿地后,在达到风险管控目的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周边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事实上,周边居民对这个方案也是比较认可的,在施工过程当中,我们没有接到一起周边居民的投诉。”杜宇补充道。

2021年11月,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后,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进场施工。当年12月25日,原厂区地下水修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累计处理地下水约16471吨,厂区污染地块土壤也按要求实施风险管控并进行绿化。(全媒体记者 朱婕 通讯员 李媛)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