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镇江丨今日关键词“不打小孩”

4月30日是

“国际不打小孩日”

最早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将其中文译成“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护童成长,妇联在行动


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坚信“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育儿理念,采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该节日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


其实不仅仅在“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一天,对于护童成长,镇江市妇联一直在行动。


一直以来,镇江市妇联都在积极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联多维度多形式宣传《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公益行以“网上微课+基层巡讲”模式普及科学家教知识,惠及万户家庭。2021年,全市建成45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因地制宜为4000余户家庭提供生活化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帮助家长获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

图为市妇联关爱留守儿童为其送上新春大礼包


镇江市妇联还积极发动镇江八姑娘公益律师联盟、汇爱益她法律咨询服务公益律师力量,以《反家暴法》《省反家暴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专题内容,在六一儿童节、国际反家暴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网上网下开展普法宣传,全方位、立体式为妇女群众及家庭提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服务。

为将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落细落实,镇江市妇联还联合市检察院建立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紧密联系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校园、社区宣传讲解强制报告制度,引导各组织及个人在发现未成年人受到诸如家暴、虐待等不法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面临侵害危险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今年3月1日,市妇联、市中院和市公安局联合发布了三则反家暴案例,其中一例就是邻居发现孩子被家暴后主动报警。前不久,句容妇联帮助被家暴的孩子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联动法院向孩子的家长发放了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决定书》,督促父母依法带娃。

图为2011年镇江市社区举办家庭教育专家讲座


“如果采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在不断被暴力侵害的过程中学会以暴制暴,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市妇联也向全社会呼吁,家长对孩子应多些倾听,多些耐心,别把“我是为孩子好”当作简单粗暴家庭教育的借口,“千万别上手”。(通讯员 蔡慧静 全媒体记者 古瑾)


打孩子的坏处显而易见。除了身体的损伤外,对孩子智力和感情的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美国日前一项调查发现,经常挨父母打的孩子,其智商测试分数往往不佳。

研究人员利用4年时间在全美范围内对2至9岁的孩子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常挨打的孩子在智商测试中的成绩要低于不挨打的孩子。


负责这项调查的默里・施特劳斯说,许多人或许认为,“棍棒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解释说,父母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身心创伤,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孩子表现欠佳,认知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

(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五条第三款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江苏省反家庭暴力条例》

第十五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开展家庭美德、反家庭暴力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反家庭暴力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并通过家校共建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采取文明、科学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今天,我们用九张图带你云“打”卡,打扮、打包、打车、打盹……


反正,打啥也别打家里那个娃,拉钩!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镇江日报、京江晚报、今日镇江

实习编辑:毛蕴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