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 潘早云

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项目建设始终是关键所在。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扬中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始终走在“产业强市”的最前沿,把项目建设作为创新转型的重要引擎,以项目的高品质支撑发展的高质量。

第一,高质量谋划项目,找准发展路径

一是谋事在人,既抓好“关键少数”,又带好“基层多数”。首先是抓好“关键少数”,从本市层面统筹,吸纳组建由市领导、镇街区负责人、部门领导以及产业专家等参加的智库,系统性、全局性、开放式地谋划推进项目。其次是带好“基层多数”,既以现有招商队伍为基础,针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进行系统培训;更注重以市场化的方式,选聘一批懂经济、懂项目的专业人才,把最精干的力量放到项目一线、关键岗位,提高谋划与招引能力。

二是谋定后动,既关注“小气候”,又融合“大环境”。 摸清理顺扬中在产业基础、资源要素、自然禀赋、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小气候”,同时,深入对接研判国家、省市宏观形势、政策利好、重大战略等“大环境”,将“通天线”和“接地气”结合起来,把产业大变革、资源大整合,制造智能化、服务现代化等大趋势与扬中自身的基础优势对接起来,衔接好、承接好、把握好,从而找准项目谋划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是谋求高效,既讲究“单兵作战”,又善于“协同作战”。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的协调力,通过定期召开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打破部门、乡镇、板块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筹、贻误商机的局面,对重大项目源、信息源,顶层设计、重点击破;充分彰显信息共享机制的整合力,最大限度摈除项目谋划招引过程中易出现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情况,把零碎资源信息整合到大信息平台中,在全市进行共享;充分凸显专家顾问团机制的凝聚力,汇聚市级层面的项目专家顾问团、谋划智囊团等智库团队,打造项目谋划的“最强大脑”。

第二,高质量招引项目,激活发展后劲

一方面是找准项目招引优势。把优势做得更优,特色做得更特,让更多的项目“看得上”扬中,选择扬中。首先,持续做强产业基础。扬中的工程电气、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雄厚,具备较强的承接能力。充分发挥好产业链招商优势,持续加强三大主导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多要素融合发展,带动形成更多高层级的产业集群,既培育产业的创新“高原”,又打造创新“高峰”。其次,持续放大生态禀赋。扬中得天独厚的承接东西、链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必将在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等重大机遇下释放红利,也是扬中招引项目的强力筹码。充分利用好103公里长江自然岸线、3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等自然禀赋,围绕“长江生态旅游岛”打造的总体规划,通过项目的优选精选,用“黄金岸线”吸引更多的“黄金项目”。最后,持续推介特色节庆。放大扬中河豚美食文化节、西来桥龙狮赛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丰富活动内涵,跳出“河豚”谈“合作”,跳出“美食”搭“媒介”,跳出“龙狮”引“龙头”,通过全国各地游客、客商的宣传推介,为扬中带来更多的优质信息源、项目源。积极筹备第二届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进一步引领全球绿色转型发展潮流,扩大扬中在绿色能源发展领域的区域影响力。

另一方面是拓宽项目招引渠道。好的项目如何招引,有好的办法能事半功倍。将优存量与扩增量相结合。坚持产业链招商与规划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的补链延链和长江生态旅游岛建设的总体规划,紧扣发展定位,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入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项目,提升产业集聚优势。同时,瞄准新业态、新模式,主动借助外脑,积极与基金公司、大院大所寻求合作,瞄准产业新动向,增加新项目源,刺激新增长点。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依托华电智能电气研究院、复旦技术转移中心等现有载体和平台,挖掘更多技术领先的成果转化项目。同时,鼓励优质本土企业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在更大范围内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跨越发展。将挖掘在外乡贤资源与厚待本土企业家、创业者相结合。利用好在外扬中人的人脉资源、团队资源、信息资源,以乡情为纽带,架起合作桥梁,欢迎和支持他们携资、携智、携才回乡创业。同时,弘扬好扬中本土企业家精神,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提振他们投身实体的浓厚热情。充分调动来扬创业者的积极性,通过优质服务,让他们感受扬中的真诚、真情和真心,自愿当好扬中城市名片的宣传员、推广员。

第三,高质量推进项目,夯实发展保障

一是从优化服务出发,营造暖心营商环境。项目推进,比拼的是细节和服务。坚持“付出总有回报”,坚持企业家本位,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和项目。深入开展“进村入户暖企”大走访,提供保姆式、订单式服务,更加主动地将服务靠前一步,送政策、送温暖。强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用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3550”等各项任务,制定“双向清单”,尽可能地为企业减负增效,降低企业非生产经营性成本。

二是从瓶颈源头入手,巧用活用科学方法。制约项目推进的困难很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都可能成为阻碍项目最终投产的“绊脚石”,关键在于活用巧用、巧妙化解。强化载体平台打造。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全力支持经开区继续在同类园区中升档进位。发挥以“一特三提升”为指向和抓手,充分释放高新区的“高新”功能、经开区的“开发开放”效应。优化资源要素整合。加强对上争取用地指标,同时狠抓内部挖掘,倡导集约节约用地,科学配置资源,重点加大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处置和盘活力度。加强对本土项目建设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入,厚植引才留才的软硬环境,激发他们服务扬中、扎根扬中的热情,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政企银对接力度,加大对产业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优化项目信贷服务。引导和支持更多企业走上市融资、资本经营之路,开辟新路、金融创新,形成破解融资难的系统方案。强化政银企合作,不断优化金融环境,通过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手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建设。

三是从责任落实抓起,深化督查监督考核。抓好项目工作,重点在跟进,关键在落实。各级“一把手”要争当表率,走出办公室,走进项目现场,经常性地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能够及时掌握、心中有数。通过完善高质量发展各项考核目标任务,以实打实、硬碰硬的考核硬约束,倒逼项目建设的高质量。严格执行“每月一通报、双月一推进、季度一交流、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等督查推进制度,通过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项目实效。充分发挥好项目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仅考核项目招引的情况,还要考核落地后的推进情况、达产后的效益情况,通过“前评估、后评价”,真正考准考实,考出公信力和压力感,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生动局面。

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扬中将深度对标苏南、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奋力推进全年项目建设工作,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作者系中共扬中市委书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