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江苏硅谷”金名片

擦亮“江苏硅谷”金名片

◎ 周 俊

善谋势者必成大事。“十三五”以来,句容市委审时度势提出,以打造“江苏硅谷”为目标引领,力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特色发展名片。作为江苏硅谷核心区,句容开发区肩负重要使命。一年来,我们按照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科技实业为支撑,科技金融为纽带的“三位一体”集群式创新思路,加大项目招引,全力推进江苏硅谷核心区从蓝图变成实践。目前,启迪数字科技城、乌背山科创园、省高创二期、赛迪工业博览小镇等一批高端科创载体项目已经或正在集聚;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南邮产业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项目先后签约落户。面对“聚力产业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新命题,句容开发区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放眼国内外顶尖创新资源,高效建立政校企共赢共享机制,更高水平推动句容集群式创新,打造“江苏硅谷”主引擎。

政府推动:既要积极作为,也要有所不为

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也是驱动创新的主体。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我市目前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高水平创新机构、高层次创新人才、国家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较少,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因此,政府在引导创新方面的能动作用就尤为重要。要立足“换道超越”,创新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寻常路,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尊重创新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创新作为。

理念上要敢为人先。把聚集创新驱动作为“一号工程”,顺应集群式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创新主体的新需求,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协同创新,防止出现“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使政府创新与市场创新两个轮子转得更快、更为协调。

行动上要快人一拍。认真分析我市在创新资源、平台要素、政务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劣势,找准阻碍创新发展的不足和短板,特别是要学习借鉴集群式创新在各地已有的成功实践,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摒弃以往“等等看”“跟着干”的行动方式,创新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战略上要高人一筹。依托启迪控股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结合“江苏硅谷”建设,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迅速在集群式创新上迈出坚实步伐,以创新链的集成优势,形成马太效应,转化成竞争胜势。不要走过去单一创新的老路,要以新思维来引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环境上要优人一等。民间创意、资本推动、市场作用、生态便利,成就了硅谷创新的无限生机活力。

实践证明,再好的创新“种子”也离不开优良的创新土壤。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塑造更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打造更加优越的局部“小气候”,吸引聚集更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政府既要从那些需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领域中退出,给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又要在宏观布局上营造良好、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市场做不到的,或者做不好的,政府应积极主动引导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空间规划:既要有形布局,也要无形带动

当前句容“江苏硅谷”规划布局,主要是以西部干线为主轴线,串联宝华、开发区、郭庄,形成环南京东部的创新资源集聚地、新兴产业承接带。未来也必将成为句容全市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和新“磁极”。这一核心区域的诸多优势,是“江苏硅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精准对接的坚实保障。

创新驱动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创新资源的多寡。创新资源是先集聚再溢出的,在全力推进该核心区域,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大力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吸引创新人才的同时,也应从长计议,考虑核心区的极核功能和辐射带动潜能。按照“一核多点支撑”思路,以黄金湖科创中心内集聚的江苏硅谷核心区、碧桂园华东总部、省高创句容分中心和乌背山科创园的创新成果带动传统优势板块的发展,如南部茅山文旅板块、东部边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板块。

创新发展不应“一堵围墙,两个世界”。要坚持全域性布局“江苏硅谷”思想,不局限于“一条路”“发展轴”界限。要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在“江苏硅谷”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充分调动现有镇(区)的产业基础、空间资源潜力,打造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资源共享、特色明显的创新格局。在重点支持核心区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形成核心引领、辐射带动、梯次发展、全面提升的创新发展新局面。

产业支撑:既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又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创新不一定意味着推倒重来,创新也不一定非要很尖端的东西”。科技服务首先要立足于我市现有企业服务,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其次是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革新发展。工业经济是我市创新发展的短板,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如果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田”里的,那么改造传统产业就是“碗”里的,只有制造业的短板补上了,句容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定海神针”。

要坚持“两步走”,既立足当前抓牢结合点,又着眼长远找准切入点,依托“江苏硅谷”在创新方面优势,坚持内生扩张和集聚吸纳并举,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在本地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优势再造,立足于我市新材料、绿色建材、电子信息、轻工制造等的现有产业基础,利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智能型服务型制造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跃进,实现延链补链,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发展和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动能。倚重句容独有的山水、人文、生态资源以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等叠加优势,积极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会展经济、“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招引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实现“建链强链”,推动产业战略转型。

政策支持:既要保证供给主动给力,又要围绕需求精准发力

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创新政策的吸引力,决定了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和配置。要完善创新政策,需要更多来聚集创业主体“需求”。用供给侧改革思维,通过政策制度供给“做加法”,实现创新创业“做乘法”。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把投资创业的大门敞得更开;保障要素供给,控制和引导各类资源向创新载体集中集聚;实施腾笼换鸟,通过政策措施倒逼低效型、粗放型项目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建设用地,优先保证创新型项目、载体的空间拓展。

高度重视风险投资家和天使投资人在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撬杠作用,大力引进和壮大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推进企业股权并购、转让和上市,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度实施各类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不断完善创新精英和工程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落实人才激励措施,在住房、家庭、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周到服务,特别是把稳定和降低房价及居住成本作为我市最大的优势,大力建设人才公寓,增强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使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

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激励,科技成果市场定价等制度研究。加强创新成果的交易平台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通道,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高度重视创新龙头企业的培养,针对企业的创新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进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培育出有影响力的集群领头羊。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句容要实现转型跨越,不抓创新没有出路,不抓创新没有希望。我们将用更大力度、更新作为,早日把“江苏硅谷”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增长极”、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头雁”。

(作者系句容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