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评 | 粮农口袋鼓 粮食安全稳

粮食稳则天下安。今年,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影响,夏收的小麦价格拉出了耀眼的上扬线,加之小麦产量、品质都刷新了历年的最佳成绩单,粮农赚钱已是板上钉钉。腰包鼓了,粮农的种粮积极性自然高涨,夏种面积又稳又足已可预见,粮食安全保障越发牢靠。

激发种粮积极性,收益是硬道理。让农户自发地、高兴地种粮,还得让他们从粮食本身赚取丰厚的利润。今年夏收季,小麦量、质、价的三重给力,让很多农户从原本仅仅保本的小麦上首次赚到了额外利润,给了他们大大的惊喜。同时,也必然会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促使他们继续坚守在农田里,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提升粮食品质,良种良法是关键。没有好种子,再好的地也是白搭;而没有好管理,同样的种子也会有不同表现。今年,全国各地先后报出小麦高产示范田的“喜人数字”。镇江也以“576公斤”的高值,刷新了苏南地区的小麦产量纪录。在高产的同时,今年小麦赤霉病导致的呕吐毒素含量也极低,一类小麦占比再次突破历史天花板。能够实现量、质同升,背后是良种良法的鼎力支持。正是有了“镇麦15”这样的优质抗病性品种,再加上“三调三控”技术的使用,才有了最佳的结果。让这样的例子在镇江大地遍地开花,就需要农户们在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发选用良种,自发学习良法,自觉规范种田,加上不断提高的机收减损技术普及,才能将粮食量、质稳定在可控的上升区间内,为粮食安全打牢基础。

发挥政策支持,为粮食产业保驾护航。今年,国家、省、市各级都对粮食安全提出明确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已成为刚性要求。发挥好政策的保障作用,才能让粮食产业走稳走好。这其中,离不开惠农、利农政策的落实,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耕地红线保护,更离不开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只有将相关政策落地落细,让粮农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时刻保持着对农业的高度关注,让他们坚定不移、放心无忧地开展农业生产,才能推动粮食产业迈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始终稳稳地装着中国粮。(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