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茅山夏林村:三把“金钥匙”,打通村民致富路

今日镇江讯 来过茅山景区的旅游客大多买过茅山天贵老鹅,住过特色民宿,也品尝过茅山的名茶。茅山景区的这三大旅游产品都来自景区旁边的夏林村。近年来,夏林村依托景区的文旅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用老鹅、茶叶、民宿这三把“金钥匙”,打开了全村通往致富的大门……

老鹅香味传递致富经

“茅山天贵老鹅”是如今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夏林村的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从最初年销售几十只到如今年销售几十万只,从几千元的年销售额到千万元的年销售额,夏林村的每一位村民都是见证者,而“茅山天贵老鹅”的创始人王天贵更是亲身经历者。

“没想到,当初自家养的几只鹅,成为我以及周边群众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回忆起自己乃至整个夏林村“鹅产业”的发家史时,村民王天贵依旧感慨万分。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夏林村石墩头自然村,王天贵经营着大排档。一天,当刚刚出锅的清蒸老鹅受到食客的一致追捧时,王天贵心里明白,商机来了。“原本自己清蒸着吃的老鹅,没想到他们那么喜欢,没过几天家里的老鹅就全部卖完了,因为顾客喜欢将其当作礼品、年货送给自家亲戚。”

几十只、几百只、几千只……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口感、质量、口碑良好的基础上,在熟客的介绍、生客的光顾下,在新鲜菜品与礼品的转换之间,“茅山老鹅”的名气逐渐打响,销售额每年呈爆发式递增。现如今,具备烘干机、腌制机、真空包装机等多种设备的1000多平方米的茅山老鹅厂成为全市的“农头企业”。如今,在石墩头自然村乃至整个夏林村,有近60户的村民从事着“老鹅”事业。

民房变民宿激活“山乡经济”

在夏林村前南庄自然村的正中央,一座由村民自发改造的民宿“山前宿”,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

“去年‘五一’,我们家的两栋楼都被游客包了,一天5600元,两家人一起来旅游的,加上其他散客的话,我们家一年能赚个10多万。”周法仁是周姓兄弟四人的老大,同时也是山前宿的老板,自家民用房改造的民宿能够受到游客喜爱并且带来一定的收入,他是打心眼里高兴。“后面是茅山景区,前面是瓦屋山,四周有水库、农家乐、茶园等,我们村就在中间,于是就想着办个民宿,留住游客的脚步,让他们多点时间充分享受我们本土优质的旅游资源。”

与周法仁有着同样想法的村民在夏林村不算少数,经营着白鹭农业生态园的钱淑霞就是其中之一。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2014年开始,集生态餐饮、垂钓休闲、野营烧烤等为一体的白鹭农业生态园就开始了多元化改造,经营民宿就是发展的一个方向。

现在,夏林村规模性的民宿总共有5家,依托于茅山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5家民宿都极具本土特色,成为夏林村村民手中打开致富大门的又一把“金钥匙”。

茶园走出共富新“茶道”

“做茶产业已经有12年了,园内有白茶、龙井43、福鼎大毫等品种,而且种植的茶叶也曾获得过中茶杯金奖,客户来自全国各地,有新疆的、北京的、上海的、南通的……”焦军是茅峰茶场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6年前,茶场还自主研发了名叫茅山白露的白茶新品种,已经申请了专利,获得中国茶叶协会评比5星名茶。

近300亩的茶园,每到茶叶上市的季节,采茶与用工是每个茶场“头疼”的事情。而在茅峰茶场,因为聘请的都是“当地”的采茶工人,所以每年的采茶季,不仅仅是茶场收获的日子,更是附近村民们鼓足腰包的日子。“每年采茶的时候园内每天有80多名采茶工人在岗,最高峰达200人,基本都是本地的。”

“就在自家门口,距离不远,每天工钱在120元左右,1个月下来能拿到近4000元的收入,有时候时间长一点,挣得更多,感觉很不错。”说起自己从事的采茶工作以及每年的这份“额外收入”,夏林村村民潘万芳激动不已。

现如今,茶产业已经深深地在夏林村扎了根。在辖区内茅峰、茅业、三茅等三个规模较大的茶场的带动下,村里有约60%的村民从事种茶事业,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约1200亩。(全媒体记者 滕庆海 通讯员 陈瑶 张慧民 王欣)

编辑:缪小兵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