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入智能化

今日镇江讯 在新区姚桥镇仲宝村十三组某地块附近,一个四周由不锈钢网围起的现代化设施尤其引人注目,设施主体是一条自下而上耸立的“瘦身版”白色柱子,柱子的腰部“镶嵌”着一个微型小黑板,柱子的顶部“横跨”着一条灰色铁块,铁块的两端分别“站立”着微型“纸飞机”和微型“雷达”。

“你眼前的这一现代化设施5月份刚刚投入使用,全名叫作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与农业区域气候环境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自动监测站’)。”新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雪芬介绍,自动监测站占地约50平米,设施除了眼前所见的各类设备,在地下还有隐藏设备,分别涵括农田气象要素观测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土壤多参数自动监测站及物联网系统等。

自动监测站可对农田各类条件进行全方位自动监测,通过自动采集气象、水质、土壤各类数据,对农田风速、风向、雨量、温湿度、光照度、水体氨氮含量及土壤墒情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网络传输到综合监测智慧管理系统,经过云平台分析统计,用户可通过终端查询到实时监测数据,一旦平台监测到数据超标后会预警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为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提升施肥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自动监测站是新区首次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内设置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这也标志着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向信息化智能化阶段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陈雪芬说道。

自2014年以来,新区共实施了14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43亿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11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8万亩,惠及3个乡镇、24个行政村和3个农业产业园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累计新建(改造)泵站61个,建造各类防渗渠道135公里,铺设混凝土机耕道101.5公里等,实现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提升,农田灌排体系的优化。

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及规模化经营。以今年夏收为例,位于姚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企业小麦种植面积达1.41万亩,亩均产量达385公斤,比去年提高了近10公斤;位于丁岗镇的荣禾家庭农场,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1.06万亩,亩均产量达360公斤,比去年提高了近5公斤。

“信息化智能化浪潮袭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只有顺应这一时势,才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向深入。”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除将继续新建一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综合监测站,还将首次开展农田生态化建设试点工程,在试点区域内开展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实现农田排灌功能与生态治理功能的有机协调,更好为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建设助力,推动新区农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全媒体记者 张琼霞   通讯员 王玉龙 徐超)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