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考生更加广阔的写作空间 ——评2022年镇江市中考作文(上)

今日镇江讯 请以“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或“其实是缺点”为题,写一篇文章。2022年镇江市中考语文科目结束后,中考作文题目又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继2020年、2021年解读中考作文后,记者再次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镇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等6位老师,从作文命题、审题、选材、结构等方面,独家解析2022年中考作文,给初一初二的孩子和家长带来一些启发。


体现进阶 关注情境

尊重差异

陆其勇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大学兼职教授)

今年的中考是“双减”政策发布和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公布的背景下的首次中考,命题充分释放了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和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今年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跟2021年中考卷作文大体一致,作文题由材料、写作引导、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既有材料的启示,也有引导语的限制,通过“启示”引导考生体验、思考与感悟。

在作文试题命制上体现了以下三个原则:

1.落实“双减”政策

作文命题具有延续性,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有效防止套作,着眼基础,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以学定考,有效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2.遵循课标要求

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尤其是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特点、优点、缺点,抓住一点即可。“其实”又让行文不呆板,有波澜,从而写出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特点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作文命题能够充分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命题本身既注重层次性,又着眼差异性,能科学评价教学质量。

在命题的指向上,又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

1.体现思维发展的进阶性

作文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优点与缺点的对立面之间,又用特点来提升格局。用“其实”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提升思维品质。

2.关注题干隐含的情境性

作文命题一样是要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而作文命题的情境性隐含其中,比如要表达其实是优点,就要有一个之前不认为是优点的认识的过程性情境,而这种特定情境中的创意表达正是检验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依据。

3.尊重学生表达的差异性

三个点的选择既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题干中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写作中的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从而用语文的意识,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时在选择好一个点之后的写作过程中,又能展现学生表达的差异性,如何把“其实是”得以充分展开,写自己的顿悟,写自己的震撼,写自己的遗憾,写自己小心翼翼地细腻,写自己灵魂深处的惊雷。其实也是在写作里自赎,让我们变得温暖、沉静、理性、也更有人性。这种认识转变的体验、思考、感悟,让学生的个性和个性化表达得到足够的阐发、尊重和理解。

鱼与熊掌,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王俊芳

(江苏省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教师、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2022年镇江中考作文题是“其实是特点/其实是缺点/其实是优点”三选一,对比2021年“只是一个数字/不只是一个数字”的二选一,今年的作文题,从选材到立意,都给了考生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

鱼与熊掌,凭君自取。出卷老师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然而,选择多了,就容易纠结。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首先要做的是——鱼与熊掌,果断抉择。

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哪个题目明白易懂?哪个题目我更有话可说?哪个题目更能得高分?哪个题目我有现成素材……在众多的疑问中如何选定最适合的那个题?

第一:审题有突破

这三个题,不难懂,要旨皆在于“其实”一词。“其实”意带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那么,自然就暗含了一个前提,即原以为的情况和实际情况不符,文章中应该写出认识的前后对比、发展和变化。理解了这一点,对另外三个词的审视自然就有了突破。“特点”“缺点”“优点”,人人皆有,只不过,在本题中,它们都应该是本来未曾发现的,甚至是与原观点相反的。最后,前拓后展,全面追问:谁的“特点”“缺点”“优点”?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发现后如何?这个发现有何意义?逐一问清后,能“写什么”就基本明晰了。

第二:立意有共鸣

意在笔先,无论选择哪一个作文题,我们都首先要考量这个作文题的立意是什么,理解题目要表现什么,才能进一步进行选材、构思。这三个题,初看相似,其实立意是大不相同的,这与各人的认识水平大有关系。比如,原以为没特点,泯然众人,一用心,细观察,发现原来某一点“其实是特点”,体现用心观察的意义价值;原以为没问题,甚至引以为傲,经教育,或自省,发现原来某一点“其实是缺点”,凸显认知水平的提高或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原以为很平常,甚至深感自卑、厌恶,经某事、历某景,发现原来某一点“其实是优点”,展现自信的态度或欣赏的胸怀。哪种立意与你更有共鸣?就选哪一题。

第三:选材有个性

比较三个作文题,迅速以自己为圆心,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几个维度搜索那些符合题目立意需要的、只属于你的个性化素材,看看哪一个题目自己储备的素材更丰富、更贴合呢?一比较,你就知道哪个题目更适合自己写了。所谓个性化素材,也就是那些体现着你独特的兴趣爱好、读书体会、生活经历等内容的“私人定制”款素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鲜,这样的选材,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最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果你正好有这样的素材可以入题,那么,就选这题了!

第四:体裁有发挥

文体上,不设限,也给了写作出彩的机会。常见的选择类作文题往往一个偏重感性思维,一个偏重理性思维。毫无疑问,这三个题都可以写作记叙类文章,而“其实是缺点/其实是优点”则更能体现辩证思维。你是擅长生动叙写还是严密说理?由此,你可以迅速判断自己适合写哪个题,写记叙文、散文、小说这些记叙类文本,还是写议论文、演讲稿、辩论词等论述类文本。选择你游刃有余的那一种文体吧,准没错!

把这几个问题一个个想清楚后,相信你心中对即将写就的那一篇大作已经胸有成竹了,在鱼与熊掌之间,你一定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看见我们自己的世界

丁洁

(镇江市江南学校办公室主任、镇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又是一年毕业季,本次中考作文题目清晰明了,致力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能结合熟悉且深有感受的日常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适当限制,避免学生套题套作、泛泛而谈。这个题目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很好地体现了中考的甄别功能,同时也涉及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

一、接地气

遇到命题作文,考生就无须在如何拟题上纠结,考生可以自由立意、表达。“其实是优点(缺点、特点)”是一道“开门见山”式的命题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三选一的自主选择文题形式,“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在回忆、判断、斟酌中确定自己的写作选择。这个题目要让学生有一些基本的辨别,就是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然后是特点,这三个词基本上能够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价值判断,哪些是优缺点,这个特点带有中性的意思,那么就是可选择性关照了学生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种思考。

下笔之前,学生要努力捕捉命题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点。写作文和文学创作相似,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在选材上要从自己头脑里积累的“素材库”中调取相关材料,选材范围可以是自然、家庭、学校、社会,就看你是否是个合格的“心灵捕手”。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思维发散得开,收拢得回,时时处处有“优点”,有“缺点”,有“特点”。

二、讲思辨

写作这类题目只需要审读其中的关键字词就可以。虽然是“只需要”,但绝非“很容易”,因为命题者给出的关键词往往是内涵和外延异常丰富的词语,就如这个“其实”就需要仔细审读,深度挖掘。

从命题内涵来看,直击批判性思维。题目中的关键词“其实”,正是引导学生对我们的生活、社会进行思辨。

“其实”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自我认识“优点、缺点、特点”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和体验、感受;

二是“优点、缺点、特点”一直存在,但是自我一直未曾意识到,直到某件事情的发生、某个人物行为的出现,才顿悟到。

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这里有一个对于事物认识,或者对一个事理认识的一个发展性,一开始的时候认识是有所偏颇的,然后才走向一个相对合理,这是这篇作文一个区分度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所以题材的可选择性和写作时候这样的一种发展性,是我们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

三、有区分

既然是命题作文,从拟题上自然不分高下。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寻常中看出不寻常,从一般中写出不一般,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浅我深”。在立意上,要体现从浅入深的过渡,写出层次感、纵深感,用你有思想、有深度的体悟一步步抵达阅卷人的内心。例如,从一件小事或一个小行为中想到人类应有的品性,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展现非凡眼光、深度思考;在选材上,要力求真实、典型、新颖,写出一篇既有真情实感,又富有人生哲理的色、香、味俱佳的作品,让文章灵动而有韵味,以扑面而来的文采打动阅卷人。

因此,这个作文题也在引导学生的一种思维的发展,其实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他的人生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那么一开始的时候,对于很多的问题的认识,可能是有偏颇的啊,然后经过这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啊,他的这个辨识能力越来越提高。

这篇作文最终使得学生“播种一粒种子”:形成自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等,实现作文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看见自己的美好的世界。(镇江日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