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堰千年古村荡新风 见义勇为成闪亮“名片”

今日镇江讯   最近,镇江丹徒区宝堰镇丁角古村村头的新时代广场上,新建的一组“见义勇为榜”格外引人注目。在文明新风的滋养下,丁角村所属的南宫村近年来涌现20多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两个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见义勇为已成为这个村的“闪亮名片”。

新时代广场上的“见义勇为”小品

丁角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村民一直有着古道热肠、积德行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宝堰镇南宫村委会副主任崇用富7月2日介绍,丁角村历史悠久,据镇江博物馆根据村内古墓出土的文物考证,南北朝时期便有先民在此聚群而居、筑堰治水、繁衍生息。至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当时的丁角已是一个大镇,是丹徒境内最大的三大集镇之一。村内有通济河、胜利河、丁角内河交汇,商贾林立、商贸繁荣。自南宋至民国初,丁角一直是镇江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后因水系变化,河道改变,繁华千年的丁角镇演变成现在的一个古村,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文明乡风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抗战时期,丁角村被日军先后扫荡三次,涌现了一批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1937年冬,日军重兵包围丁角村群众,逼迫村民交出打死两名日军的人,一连杀死8人后,仍无人吐露实情。气急败坏的日军准备用机枪扫射人群,危急关头,年长的村民张洪春挺身而出,舍一己生命,救了一村人。

丁角村桥头的黄青云烈士塑像

近年来,南宫村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丁角村新建的新时代广场,除了维修了周边的古河道,在广场上设置健身器材、绿荫小道、仿古小桥外,专门建起了一组“见义勇为榜”,包括由华表、红旗和见义勇为标志等组成的“见义勇为”小品,习总书记关于见义勇为的重要论述,南宫村见义勇为人员先进事迹介绍等内容。

见义勇为人员中,古塘村村民李贤荣两次跳水救人,分别获得镇江市、丹徒区表彰。2020年3月,李贤荣到本村葫芦塘淘米时,发现有人在葫芦塘的水中挣扎求救。李贤荣立即跳进水中,将不慎落水的农妇江杨珍救起。

李贤荣指示第二次下水救人的地方

李贤荣第一次见义勇为是在2016年夏季发洪水期间。当时,本村村民梅学怀冒雨在田中劳动时,被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卷入河中,后被大树枝挡住,危在旦夕。李贤荣同两名消防队员一同下水营救,一个巨浪打来,两名消防队员被洪水冲走,所幸被其他消防队员和村民救起。李贤荣则凭着一身过硬的游泳本领,很快靠近被困的梅学怀。后在梅桂华、梅小平等村民的齐心协力下,梅学怀被成功营救上岸,但李贤荣已精疲力尽。“再有几分钟时间,我自己也有可能沉入水中,因为洪水太急了。”李贤荣心有余悸地说。

荣登“见义勇为榜”的,除了精壮汉子、中青年妇女,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妇。杨巷村年过八旬的李多快在家烧水引发大火。隔壁邻居李风英老人冲到屋内救人,但老人不愿离开。见火势越来越大,液化气瓶已被点燃,李风英便用钉耙将燃烧的液化气瓶拖到房屋外,再将李多快从火场中救出。

村民观看见义勇为人员先进事迹介绍

丁角村村民张小柳与周竹香冬日在村西边洗菜时,发现村里的残疾少年张某滑落河中。两位老人奋不顾身下河救人,齐心协力将张某拖至岸边,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都是乡里乡亲的,邻居落水了,哪有不救之理呢?”年过七旬的张奶奶说。

“这些村民在危险来临之际,奋不顾身冲上去,使受害者化险为夷,使社会更加和谐,成为广大村民身边的‘草根英雄’。”宝堰镇南宫村党委书记张映金说,村委会专门设置这一组展牌,将村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事迹上展板,不仅本村村民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南来北往的群众也能看到,就是要让人们时时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李国平 高欢欢)

编辑:何冰

审核: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