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楼邻荟”队伍,探索“三级精微网格”——丁卯街道有了“人民吹哨员”

今日镇江讯  在镇江新区丁卯街道戴家巷社区丹建宿舍区住了22年,热心公共事务的王桂兰多了一个新身份——镇江新区“人民吹哨员”。60多岁的她帮助邻里的热情更高了。

按照“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的要求,为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根据镇江新区“人民吹哨员”机制推进部署,丁卯街道在“街道一级主网格、社区二级子网格”基础上,成立戴家巷社区“楼邻荟”队伍,试点“人民吹哨员”机制,探索“五十户一长”的“三级精微网格”,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依据“四至清晰、无缝对接、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相对稳定”的原则,丁卯街道“人民吹哨员”先行试点的戴家巷社区,被划分为5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设置1名片长,细分成立41人的“楼邻荟”志愿服务队伍。每位“楼邻荟”成员负责服务50户左右居民,构建“五十户一长”的“三级精微网格”,落实楼栋定点负责体系,形成“社区统筹,片长调度,楼栋落实”的垂直管理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传递环节,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和服务事项及时传达到每个楼栋。 

“楼邻荟”的“人民吹哨员”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证,需要及时了解掌握楼栋居民生活动态信息,提供楼栋内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户情况,协助社区每季度更新居民信息;及时掌握楼栋内外地来镇人员动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上报社区;及时报告楼栋内不稳定因素、安全生产隐患、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线索及楼栋内的其他异常情况。在社区云平台微信小程序的居民信息模块,“楼邻荟”成员采集的信息持续更新,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

丹建宿舍区是老旧宿舍区,没有物业管理,难以对进出小区人员及车辆进行有效登记。近年来小区内租户增多,人员流动频繁,易产生纠纷。王桂兰之前就自发在小区内巡逻,近期多名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借着上门更新居民信息的机会入户了解情况。她暗暗留心,发现这一户住了十几名年轻人,屋内还有传销书籍。王桂兰判断这里极有可能是传销窝点,第一时间“吹哨”,将情况反映至社区。传销窝点被警方捣毁,相关人员被劝返。

“人民吹哨员,一定要选老杨。”戴家巷社区谷苑小区征求人民吹哨员人选意见时,居民们首先想到的是杨美意。杨美意是谷苑小区的老居民,一退休就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能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打心眼里高兴。”一直以来,杨美意把小区内大小事务当成自家事,把居民的“烦心事”当作“操心事”。有居民反映自来水管漏水,导致家中墙面发霉、地板损坏、电路跳闸,杨美意立即上门查看了解情况,汇报给社区网格员。经专业水电工确认,自来水进水口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导致水管破裂渗水。原因查明了,维修成了难题。小区没有物业,只能由楼上楼下六户人家共摊维修费用。一开始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杨美意挨家挨户说明情况和利弊,多次协调后,问题顺利解决。

在楼栋中择优选择素质高、有公益心、有责任心、支持社区治理并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信的人员,通过团结邻里,交流沟通,传递社区声音,“荟”聚楼栋各方力量,推动社会治理。

戴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健介绍,“吹哨”有呼、“闻哨”必应,是“楼邻荟”的服务理念。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人熟地熟”优势,每季度对定点楼幢居民信息采集更新,配合社区编紧楼栋“人员网”;收集社情民意、安全隐患,织密楼栋“信息网”;同时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协助社区化解矛盾纠纷,也扎牢了楼栋“保障网”。

网格化管理能够更好发挥组织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基于网格化管理思路的人民吹哨员制度是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背景下的积极探索。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党组副书记,丁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坚表示,稳步推进“人民吹哨员”机制,办好一批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实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人民吹哨员”机制的初衷和本意,街道上下将恪尽职守,网格聚力,服务群众,以网格小平安、维护丁卯大稳定。(陈慧 李明明)图片来源:宜地民声微信公号

编辑:陈路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