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秀 | 介休琉璃 风华千年流霓彩

□ 白英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道出了琉璃的精美和保存的不易,中国古代建筑上繁复精美流霞霓彩般的琉璃构件,将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庄严大气。

在建筑琉璃的发展历史上,“琉璃之乡”山西介休一定无法绕过,这座黄土地上的小城不仅是中国建筑琉璃烧制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在建筑琉璃产量上也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古代顶级的建筑琉璃也多出自介休工匠之手。窑火不灭,生生不息,难能可贵的是繁盛千年的介休琉璃,虽历经坎坷却依然在传承。

介休后土庙

“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 黄土高原的小城介休,远远望去,点缀在一处处建筑上千年窑火淬炼出的琉璃宝色愈显绚丽鲜亮,如同彩虹滑落人间。介休南依太岳,北临汾河,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这片沃土的毓秀钟灵。

春秋时期“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辅助晋文公上位,淡泊名利拒不出山被烧死在介山(今“绵山”),清明、寒食便由此而来,介休也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如果说介子推为介休这座古城平添了一抹苍凉的历史底色,那么造型各异、绚烂夺目的琉璃构件,则为这里铺就了一道流光溢彩的城市新色。介休市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琉璃装饰的古寺庙宇,或气势恢弘、或精致典雅,庙堂之脊上的琉璃饰件使这些古建筑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这种从火中淬炼、岁月中涅槃而生的琉璃艺术,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色彩斑斓。介休周边保存完整的琉璃建筑与构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质量之精、历史之久,简直就是中国建筑琉璃的宝库,艺术之美,世所罕见。

琉璃碑楼

介休琉璃制作技艺主要传承在洪山镇,从介休县城出发沿县道行至石屯村与洪山镇的岔路口,远远就看几件大型琉璃制品沿路安放,威武的琉璃双狮左右对视生动传神、精美的琉璃宝瓶色泽鲜艳上浮盘龙、壮观的四狮抬瓶四面观望仿佛在保佑着这块土地,众多琉璃制作品,簇拥着的是一座两层白楼,楼顶横幅上“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介休琉璃烧造技艺”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刘开宝创办的设计制作基地。楼内巨大的厂房,工人们正在不同的工艺环节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一件流光溢彩的建筑琉璃构件背后都饱含着琉璃艺人的匠心,制作一件琉璃作品,需要经过选料、设计、造型、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周期长达几个月,大中型琉璃构件甚至需要半年以上,而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手艺人的精准拿捏。

采回来的泥土加工好后,便是造型,这个过程像是一位雕塑艺术家搞创作一样。造型是重中之重,刘开宝先要构思好作品,用泥坯把大形立住,再一点一点用手工雕出细节,如果是大型琉璃构件,则需要造型后分解开来做成模具,倒模出来后由若干块拼合而成。

工匠们正在修整打磨即将完成塑形的大型影壁“麒麟献瑞”,整个影壁六米见方,图样来自后土庙,但这件面积更大,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麒麟献瑞”影壁。

已见雏形的麒麟造型精巧灵动,身型健硕筋骨强健,肌肉饱满狮尾前卷,脚踏宝物蹬蹄回首,双目圆睁鬃毛飞舞,观之立刻感受到财源兴旺、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刘开宝耐心地将每一处泥坯部位都修整得光滑自然,他说,修坯是对琉璃造型细节上的精准把控,不细致会影响到琉璃烧出后的美观。

介休建筑琉璃烧制不仅是一项高超的技术,而且也是一门顶级的艺术。介休城乡及周边至今还保留有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东岳庙、祆神楼等精美琉璃建筑,其中有11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重点文物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建筑或为黄绿蓝三色琉璃铺顶装饰,或为黄绿色琉璃剪边装饰,造型优美的琉璃脊刹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其中的琉璃形制几乎囊括了所有样式,诸如脊饰、鸱吻、滴水、筒瓦、板瓦、悬鱼、博风、影壁、牌坊、楹联、碑刻等,件件都是精致的古代建筑艺术珍品。

介休琉璃已不仅仅是个物件,更多的是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含义与寓意。琉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用斑斓的色彩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的人们要做的,就是用热爱和坚持将这些故事继续延续下去。

琉璃造型精美

攻略: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洪山镇。

交通:自驾从介休市沿X377县道十公里到洪山镇石屯。

住宿:介休市内有各种档次的宾馆可提供住宿。

美食:特色面食龙须面、揪片儿、蘸片子、甩蛋蛋等。

周边:介休后土庙、张壁古堡、绵山、平遥古城。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