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镇江的那个夏夜

□ 范 申

夜是这样的深沉,浓得化不开地沉淀在眼前的一片黑暗中。暑气仍然没有褪去,四周弥漫着蒸笼一般的湿热。偶然地,有一阵轻微的江风吹过,丝丝的清凉这才让人感觉到了一点惬意。江岸边,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顺着一条弯曲的小径在慢慢地行走着,他的步履有些迟缓,似是心事重重。突然天空划过了一道白刺似的闪电,照亮了这位小伙子的脸庞。他停下了脚步,伫立于江岸边,久久地面对着眼前的夜色……

这是1958年8月17日的凌晨2点,江岸边的镇江医士学校又一届的学生行将毕业,今天就是他们奔赴各地工作岗位的日子,小伙子就是这届毕业生中的一员。他一夜无眠,即将离开他熟悉的母校和江南名城,返回他的老家苏北小镇了,此刻他的心中是多么的不舍啊!三年了,江南的一草一木、道路楼舍、老师同学都是那样的熟悉,就连脚下的这条江边小径,他也是无数次地从这里走过。今天,小伙子将要与这里告别了,点点滴滴的往事又浮现于他的脑海里。

1955年8月28日,在苏北小镇白驹的轮船码头,小伙子眼含着热泪与他的父母和妹妹们道别,他经由泰州转坐火车到达了南京,他将在位于汉中路峨嵋岭的南京医校读书生活。1957年7月,南京医校迁址镇江,小伙子又来到了镇江。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在这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这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在这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不尽的江南风光和历史印记让这座千年古城熠熠生辉。来到了镇江,小伙子也是满心欢喜,学习之余,小伙子游览了镇江的各处名胜古迹,尽管生活拮据,他还是挤了一点费用在焦山拍了一张照片留影,他还去位于双井路7号的蓓开照相馆拍了一张漂亮的单人照,美好的青春时光是多么的值得留恋啊!在学校,他积极参加了不少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为京江路的居民进行预防接种,到位于宝塔路的红十字会进行大便检查,以及为市区的街道进行消毒防疫等,镇江的大街小巷里曾留下了这个小伙子几多忙碌的身影。

今夜,镇江短暂的学习生活时光仿佛还近在眼前,而分别就要来临,前行的道路似乎有些迷茫,小伙的心中突然又有了些许的不安。夜仍是黑漆漆的,小伙子凭着自己的记忆走着。又是一道闪电划过,小伙子这才看清了他的四周:这边是造船厂,身后是甘露寺,前边是江边公园……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在这个有闪电的仲夏之夜,小伙子心绪难平,他返回宿舍后写下了几行小诗:“说声再见,再紧紧握手。千缕乱丝缠心头,再见吧,我的朋友。 一步一回头,忍不住热泪流。我的心啊,怎么带不走?想说话,是什么塞住了喉?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同志,别把我忘记!”儿女情长是有一点,但小伙子心中涌动更多的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气。他这天在自己的日记中还写下了这样的话:为了新生活,为了祖国的需要,不考虑个人得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早晨的太阳已经升起, 缭绕在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一声汽笛长鸣,轮船缓缓地离开了镇江码头,挥一挥手,与美丽的镇江告别,与青春无忌的学生时代告别。从此,这位小伙子在自己的家乡开始了近40年的从医生涯。

这是一段64年前的回忆,留下这些文字的这位时年21岁的小伙子,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1958年在镇江那个夏夜的别样心绪。这位小伙子就是我的父亲,他过世后,我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些日记。小小日记本中的纸张已经发黄,可父亲的文字工整美观、笔力遒劲,我如今仍可以感受到青年时代父亲丰富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世界。

编辑:何冰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