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递交降书一刻,奋战和牺牲于此定格

77年前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14年的艰苦卓绝、14年的浴血牺牲,终于迎来告慰数千万牺牲军民的这一天。

77年后,记者探访位于东部战区机关大院中的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回顾当年受降的重要时刻。

当年的签字仪式举办地是一座西式建筑——1929年竣工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礼堂坐北朝南,主体呈现石灰石色,屋顶覆盖典雅的灰蓝色瓦片。门前大广场地面与建筑同色,衬得欧式风格的礼堂庄严而协调。从广场进入礼堂,中央门廊前4组高大的双立柱,以及门廊顶部的钟楼,更让记者感到建筑的古朴庄重。

解说员王俪颖介绍,1945年9月9日上午,这处广场上有威武的中国军人站岗,大礼堂门口飘扬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进入大厅,内悬孙中山先生遗像,遗像下方点缀着红色的“V”字形符号和巨大的“和平”二字,象征着中国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这座建筑也是原南京军区军史馆。如今进入大厅,两侧墙壁上是部队的历史沿革。大厅中央的屏风后面,就是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复原场景了。历史照片显示,会场布置呈“口”字形,受降席坐北朝南,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和受降席后。复原场景复现了其中的受降席和投降席,还原了投降席长条桌宽度显著小于受降席的特征,以及两张长条桌所围的红白蓝三色短桌帷。

王俪颖告诉记者,77年前的9月9日上午8时56分,这座大厅里的聚光灯全部打开,中国受降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及随从走进来在受降席就座。大厅内人头攒动,摄影记者的照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闪光灯也不停地闪动。8时58分,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等人进入大厅,日方代表进来之后首先向中国代表团鞠躬致敬,然后按照何应钦的命令坐在投降席。

在中国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主持下,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何应钦命冈村宁次交验代表签降的证明文件,然后拿出投降书让其签字,冈村在匆匆翻阅之后就在上面签字盖章,然后由小林浅三郎双手送呈何应钦。何验看后也在上面签字盖章。”王俪颖介绍,投降书一式两份,由中日双方各执一份。上午9时15分,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等日方代表退席,受降仪式历时20分钟结束。

“这是历史性的20分钟。它象征着日本自19世纪中叶以来对华近百年侵略战争的最终失败,也象征着日军对南京8年殖民统治的最终结束。”王俪颖说。

复原场景用11尊1∶1的蜡像,凝固了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躬身向中方递交降书历史性的一刻。在小林身侧,冈村宁次一同向何应钦鞠躬。蜡像塑造较为逼真,皮肤下的青色血管都能看到。日本将佐军服整齐,但脸现颓唐和失落,昔日威风一去不复返。还原场景没有复现当时受降仪式两侧和何应钦等人身后的观众席。77年前,来到现场的有中国及各同盟国政界、军界高级官员及新闻记者、外交官等450多人。历史上何应钦等人座席身后的“V”字形符号和“和平”二字背景板,被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役战斗示意图取代。冈村等人身后则是著名的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2014年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记者到访这里时巧遇油画作者、原南京军区著名画家陈坚。据他介绍,礼堂这幅画是复制品,原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编辑:金凯

审核: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