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好大“一棵树”,心灵“栖息地”

今日镇江讯 近年来,我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引领,立足“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定位,着眼人文关怀,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各级图书馆已然成为枝干茂密、脉络分明的“大树”,人们心灵的“栖息地”。

目前,按照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要求,通过整合文化、教育、工会、部队等系统资源,将城区的“24小时图书馆”、社区的“市民阅读空间”和乡村“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体系。

全市已建有图书馆中心馆1家、总馆6家、分馆736家。其中镇、村分馆611家,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题分馆96家,部队分馆10家,阅读新空间、园区等社会分馆19家。

全市形成了3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第一层(中心馆)为镇江市图书馆;第二层(总馆)为各辖市、区图书馆;第三层有三种类别,分别是以乡镇(街道)图书馆、村(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为代表的分馆,以学校图书馆、驻镇部队图书馆、各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书屋为代表的行业馆,以文心书咖为代表的社会馆。

一批小而美、有特色、有内涵的图书分馆,进一步夯实了我市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城市书房”亮灯

守候市民到来

位于大运河畔的上河书房,面积约250平方米,分为上下二层,布置清新、环境幽雅。有32个书柜,4700多册图书,可同时容纳50多名读者阅读。书房建设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引入了新科技实现无人值守的同时,还可提供自助办理借阅证、自助借还图书等服务。

此外,书房还积极举办图书互动分享会、少儿故事会、专家讲座等活动,平均每天接待读者达100人次以上,成为城市里温暖人心的文化符号,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以24小时全天开放为特色的城市书房,已成为我市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企业分馆营造

浓厚职工学习氛围

为助力全市产业发展,市文广旅局指导公共图书馆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

通过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料和专业指导,共建方提供场所、设备和人员,实现互利合作和资源共享。

与江苏瀚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的国企分馆,整齐排列着一排排原木色的书架,3000多册书籍整齐排列,绿植鲜花点缀其中,整个阅读空间宁静致远。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等公益性文化服务,现在已经成为职工闲暇时间充实自我的“加油站”。

部队分馆书写

“军民融合”发展新篇章

作为江苏省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试点地区,我市积极推动军地文化设施共建共享。

以图书分馆建设为重点,在具备条件的驻地武警部队建设军民融合图书分馆,或基层流通服务点,延伸图书借阅服务,促进文化军营、书香军营建设。

镇江市图书馆向某部队提供1000多册精品图书、300多册红色书籍,采用“你阅读我买单”的模式,共建某部队分馆。

同时,军地双方每年共同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官兵热爱阅读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文明素养。

特殊群体分馆

凸显人文关怀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引领下,市文广旅局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作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市文广旅局联合市残联成立了镇江市图书馆残疾人(星心)分馆,向残疾人代表赠送了借阅卡和听书机,更好满足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更具幸福感。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一手抓需求对接,一手抓服务效能,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为抓手,拓宽共建共享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内容,通过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阅读空间,帮助群众更好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增强精神力量。

(文/笪伟 熊敏 蒋文娟 蒋其如  图/蒋其如 笪伟)

编辑:缪小兵

编辑: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