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息肉成功切除,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

今日镇江讯    日前,55岁的胡女士(化名)因腹部疼痛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经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有多发息肉,其中肝曲息肉直径达40毫米。面对位置特殊、体积巨大的息肉,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医生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胡女士成功清除了已经发生癌变的病灶。

“8月11日,这名患者因腹痛来就诊,结合当时的CT检查结果,高度怀疑是憩室炎,而且结肠处还有息肉。”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欧阳俊说,经过数日治疗,患者复查CT显示周边炎症消退,腹痛症状缓解,于是主动要求将此前检查发现的息肉也“解决掉”。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8月16日,欧阳俊为胡女士开展结肠多发性息肉EMR+APC(氩离子束凝固术)。

“当时,巨大息肉的位置靠近结肠肝曲,弯度大,体积至少占据肠腔直径的一半以上。”欧阳俊说,一般来讲,息肉内会有滋养血管,巨大息肉内的滋养血管会更粗,一旦出血,止血难度会更大。而这些,无疑对手术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

术中,针对肝曲的粗蒂息肉,欧阳俊通过圈套器电凝电切后,对创面予以热钳止血、钛夹夹闭。对另一息肉,予氩气刀消融。手术历时1个多小时,术后病理诊断为“(升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蒂部切缘阴性”。

借以这一成功病例,欧阳俊提醒市民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欧阳俊说,对于平时没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可以3—5年做一次胃肠镜。如果存在大便隐血阳性、腹痛、不明原因腹泻、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长期高脂饮食、直系一级亲属有胃肠道肿瘤史,以及患有克洛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咨询医生,必要时缩短检查周期。

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切还是不切也是不少患者所纠结的问题。对此,欧阳俊表示,息肉分为肿瘤性和炎性,肿瘤性息肉以腺瘤居多,一旦发现建议尽早切除。其他类型的息肉,可根据息肉大小、位置、数量,听取医生综合建议,决定其“去留”。(全媒体记者  杨泠  通讯员 景骁轶)

编辑:陈路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