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今日镇江讯 暑假体验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生活,应该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学生认识暑期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过自己想要的有价值的暑期文化生活,文化交流活动必不可少。

记者了解到,假期里,我市一些文化场馆、红色场馆,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本市举行,有的跨城联动,还有的国际接轨。不仅突出了文化特色,也让更多人了解镇江。

红色文化 振奋人心

日前,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了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镰锤之声”党史学习教育团。教育团成员通过访谈红色人物、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感悟红色文化等方式追寻党的足迹,传续党的声音。

“我们当时从银川调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志愿军和美军正处于边谈判边打仗的阶段。这谈判不是轻易来的,是打出来!逼出来的!”在市军休二所,抗战老兵蔡洪亮老人正和教育团成员们分享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老人今年90岁高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次运输工作中,蔡洪亮所乘坐的运输车遭遇了美军的疯狂扫射,车辆侧翻入河,他也不幸身负重伤。但在养伤过程中,蔡洪亮多次向上级写信,争取早日回归战场,奉献自我。这种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精神让在座的成员们无比动容。

除了与老兵座谈,了解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外,成员们还走进韦岗抗战纪念馆、市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了解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叶慧说:“今后教育团还将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海洋文化 开拓视野

前不久,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海丝海思”志愿服务队前往南京牛首山“郑和文化园”,参加由南京郑和研究会组织的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热爱海洋文化的社会人士参与。

活动由南京郑和研究会海丝文化保护志愿者分会会长俞哲骜主持。活动之处,俞哲骜与两位志愿者诵读了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洪保的寿藏铭,之后,回顾了郑和及其船队七下西洋,传播中国文化、开展和平外交的辉煌成就。

随后,郑和后裔第二十世孙郑宽涛为大家讲解郑和墓史料陈列馆内的众多馆藏珍品。据悉,郑和去世后葬在牛首山南麓,他的墓冢便在如今的牛首山郑和文化园内。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明确将南京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城市名单,并确定郑和墓等4处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作为首批申遗点。青石砌成的马蹄形墓园,大家初步领略到古代航海伟人的不凡气概。

“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有4组平台,每组有7级台阶,共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郑和史料陈列馆里,大家通过郑宽涛细致地讲解和场馆展示的图文资料,较为详细的了解了郑和的生平和航海途中发生种种故事,从中感受到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全体人员对这位伟大航海先驱、文明使者产生了浓重的敬仰。

活动中,江科大“海丝海思”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长,结合著名的“郑和航海图”,为前来参观的游览者生动讲述了郑和七下西洋航行途中所经过的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故事。团队成员帮助游客阅读展馆中的英文讲解词,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发扬郑和精神、传播中华文化。

历史文化 感受魅力

近日,在镇江博物馆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参与“考古研学营”的15名青少年走进镇江铁瓮城考古现场。炎炎夏日,也无法阻挡他们的欢快与热情。镇江博物馆考古部专家耐心地为青少年讲述铁瓮城遗址的发掘过程,并示范了洛阳铲的使用方法。在模拟考古发掘环节,青少年享受到了探索发现古代文明的乐趣,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挖掘出的碎片是如何还原成文物的?文物修复过程中要如何克服急躁的心情?对于残缺的文物又是如何补全的?带着意犹未尽的兴奋,青少年们参观了镇江博物馆文物修复室。

在这里,青少年们倾听文物修复师介绍文物修复的过程,近距离观看了修复师现场如何用一双灵巧的手仔细地还原文物本来的面貌。同时,在修复师的指导下,青少年在现场体验分组合作,亲自动手体验修复一只瓷碗。过程虽然略为繁琐,参与者们却认真而细致,遇到问题时争先恐后地向修复师寻求帮助。沉浸式体验中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活动中,镇江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在陈展、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以“物”为基础的教育扩展到文化遗迹层面,旨在拓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进行补充,也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国际文化 展示风采

在8月下旬举办的“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江苏大学作为联盟中方理事长单位主办了第四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

今年是交流周举办十五周年,15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交流周已成为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名片。

在教育领域,交流周已经发展为中国-东盟机制化程度最高、辐射影响力最大、务实合作成果最多的平台。江苏大学也是多次参加活动,参与多个教育合作发展项目,深化了中国和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今年7月,江苏大学还承办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22年“感知中国——低碳镇江”留学生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巴基斯坦、加纳、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和墨西哥等15个国家的44名来华留学生参加活动。

活动中,留学生们收听了《低碳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气候变化与城市韧性:能源与碳排放视角》讲座,热切讨论了中国在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展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之后,前往北汽麦格纳镇江公司,充分感受了新能源汽车的魅力;参观了扬中市滨江零碳公园及威环太30MW渔光一体发电项目,感受随处可见的新能源使用智慧。

留学生们还前往中国古代传说《天仙配》中董永的故乡谷阳槐荫村,感受传统文化韵味。在赛珍珠纪念馆,留学生了解了赛珍珠的生平,重温了她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 谢勇 全媒体通讯员 倪赫凡 吴颖)

编辑:缪小兵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