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布衣诗人与长山

□徐苏

长山是镇江城西的一座名山,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明《正德丹徒县志》中说:“长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上有灵泉,其流与练湖通,溉田甚多。”该山上下起伏,横跨西麓、蒋乔、石马三地,蜿蜒而有气势,长达十二华里,赢得了“十里长山”的美誉。主峰海拔349.7米,为宁镇山脉东段高峰之一,素有镇江西南部屏障之称。

或许山路难行和离城较远的原因,历史上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的人没有紧邻的五州山那么多,但盛唐著名诗人刘慎虚曾在长山隐居和活动过一段时间的经历,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刘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自幼聪颖,八岁作文上书,受到皇帝的赏识,拜为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中进士。曾任洛阳尉、夏县令、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崇文馆校书郎等小吏。壮年辞官南归,游历于休宁、安庆、浔阳、庐山、洪州等地。与贺知章、包融、张旭交游,并与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往来酬唱,互赠诗章。晚年定居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著书自娱。其交游多文人士子、山僧道侣。

刘慎虚官做得很小,但在文坛的影响很大。郑处晦《明皇杂录》把他和王昌龄、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并列,说是“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唐诗纪事》引)。严羽也把他与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韦应物并举,称之为“大名家”(《沧浪诗话·考证》)。殷璠撰《河岳英灵集》,别择精严,而选录其诗多至11首,说他“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全唐诗》收其诗15首,除去其中杂入的他人作品,基本上就是《河岳英灵集》所录存者。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慎虚和孟浩然交谊甚深两人诗文风格有相似之处,又各有所长,因此,他们应该是相互推重、时有酬唱的。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他是唐朝著名诗人,与王维被并称为“王孟”,被推为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宗主。他相貌儒雅,风神散朗,友善警敏,宽厚大度,慷慨豪迈,常解人之难,救人于困,善写五言诗,被誉为天下无双。家有田产,不需为生计所困,日常以文学、交游为要务。

孟浩然在《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诗中写道:“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风霜徒夜吟。”长山和茅山一样,都是由于汉代茅氏三兄弟隐居于此而著名。所以,有文人名士在此隐居,也不足为奇。少微星又名处士星,所以标题“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也有古书记为“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处士”。

这里的润州长山刘隐士就是刘慎虚。他和孟浩然是好朋友,彼此之间常有诗歌唱和。以其《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为例:“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诗人从京口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异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朋友孟浩然。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长谈,娓娓深情,可见二人感情深挚。

孟浩然去世后,刘慎虚又写了一首《寄江滔求孟六遗文》,托友人江滔在经过襄阳时去求找孟浩然遗留的诗文。《寄江滔求孟六遗文》诗云:“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全诗句句叙事,字字含情,虽没有一句着意刻画,字里行间却含藏有人物的神态、形象,景物等。这些叙述中的摹写,与作者淳厚的感情相结合,就使这首诗的意蕴更加丰富,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刘慎虚的诗题材、意境与孟浩然的风格非常相近,属清微淡远,又兼幽深拗峭的情趣。

刘慎虚的代表作是《阙题》。唐朝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辑录这首诗的时候题目就已散失,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首诗描写了深山中的一座别墅及其优美环境。诗中句句写景,佳句盈篇,诗里描述的景致,如落花、青溪、山路等,在长山的景观中,都是很常见的。

刘慎虚和同时代的王昌龄也是好朋友,王昌龄以送别诗见长,曾在长山以北的芙蓉楼,写过千古绝唱《芙蓉楼送辛渐》。他给刘慎虚写过两首诗:《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还有一首是《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说明他们之间的诗友情深。

晚唐礼部侍郎刘允章在为刘慎虚所撰的题赞中称道:“盛唐乐府,先生倡之,杰立江表,谪仙并驰。时有长卿,共祖相知。后有梦得,奉以为师。”不仅将刘慎虚与史称“诗仙”李白、“五言长城”的刘长卿并列,而且说刘禹锡奉之为师。可见他在文学史上较高的地位。

到了清初,著名隐士、诗人冷士嵋的足迹也可在长山找寻。有一次冷士嵋登临长山顶上,面对空旷的山川,浩瀚的江天,引发了自己的怀古之情。他写下了一首《登长山》的诗,“峥嵘高嶂倚天回,落日清秋霁色开。河派九流俱北转,江涛万里直西来。边声乱下淮南郡,烽火遥连海上台。对此登临怀谢傅,不知谁作济川才。”诗中描绘了山顶远眺可以观赏到的那种楚天极目,清秋千里景色,又写到了作者触景生情后,抒发了对历史先贤人物的敬仰之情。

鲍皋是又一位关注长山的著名布衣诗人。他对山中的自然山色和溪水长流的美景久久难忘。历史上,长山中生长着许多梅花,一丛一丛的,把山谷装扮得很美。山间“古木如盖,新蒲可剪,岩扉雾开,萝壁霞卷”,声、色、动、静,交错辉映,确实是风景分外妖娆的地方。山上有过寄烟阁、簃亭等景点,山麓下有溪水流出。这些自然美景和山中亭阁引起了鲍皋的极大兴趣,写下了长山《兰溪赋》的佳作。据《兰溪赋》中说,曾有长者,夜里梦见过数百朵兰花,清晨时他在长山行,正好经过小溪,爱其景,遂流连不去,于是把小溪称为“兰溪”。过去登山观景的人喜欢沿溪而行,认为这样能看到长山最美的地方。

在鲍皋的笔下,长山既高又长,“入者十步九折,路愈隘而山愈阻,于是悠然而有泉,则兰溪出焉!其声泠泠,若仙人长管激空青也。其势汩汩,若潜龙弄珠跳寒碧也。尔其吹源高冷,嚼波清冽,泌水方间,颍川比洁,洗深坞之灵云,漱空山之古月,怀沅楚之嘉名,恒流香而靡竭。尔乃凿山为楹,架石成阁……凡为兰溪游者,固已一一而领其胜矣!”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