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工作能力建设专项培训透出“玄机”—— “双碳”落地,如何乘势发力?

今日镇江讯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重大宣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需求。

“绿色工厂”生产忙 (摄影 王尧)

如何高效推进“双碳”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深刻把握实现“双碳”目标的内涵,扛起绿色责任担当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本领和能力,至关重要。近日,市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双碳”工作能力建设专项培训活动。来自省能源行业协会、省碳办等有关单位的专家,聚焦“双碳”政策形势、能源转型发展、企业碳资产管理等主题,帮助各级、各界完善知识储备,在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中,找准突破点、发力点。

以绿色大局观校准航向

碳达峰的核心路径是“一控一增一减”。江苏省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崔国华解释,“一控”即严格控制总量,“一增”即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一减”即持续减少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推进“双碳”工作,应具备产业的“大局观”。崔国华建议,“要实现‘双碳’目标,应通过规划引领,引导能源消费从高增长转为高质量,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崔国华建议围绕能源一体化,应在物联网智慧光伏电站、光电建筑等方面加强研发投入,进一步推进能源转型发展。

在这场革新中,企业也需有校准航向的能力。“把握能源清洁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过程高效化、终端电气化和资源循环化‘六化’发展趋势是基础,围绕国家、省、市能源发展,做好本公司能源规划工作,将传统能源、新能源及储能全部纳入,同时规划要纳入地区国土空间,统一协调。”

放大优势拓展绿色空间

专题培训中,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陈月华抛出了一组数据:实现“2℃温控目标”,全球累积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已不足1万亿吨,若按照当前的排放水平将在30年内耗尽。

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实现绿色的“无限可能”?陈月华从“镇江实践”中寻找答案,“办好国际低碳大会,建设低碳云平台和‘碳惠宜’平台,坚持顶层推动、项目化推进、差别化考核三项机制,突出产业高端化、能源清洁化、交通低碳化、建筑绿色化四大领域,制定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低碳学校建设指南、低碳景区评价规范、低碳社区公共建筑评价规范、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器排放导则等五项标准。”

基于此,他以产业低碳发展、能源低碳转型、能效水平提升、零碳技术等为工作目标,提出了企业、园区的降碳建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就园区降碳路径而言,循环化改造、智能化平台管理、技术创新等都是突破点。”

以市场化视角推进“双碳”

“你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碳交易吗?”江苏两山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彬从市场化视角出发,强化“知识储备”。

“对碳市场构成情况不了解、对碳交易的认识不完整是目前的共性问题。”他解释,通过碳交易,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从微观来说,在控制企业碳排放问题上,我国过去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缺少市场手段,企业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并不明显,也就缺少了主动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意愿。随着全国碳市场的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关系到企业的‘钱包’,企业也必须要重新审视‘降碳’这件事,通过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降低自身二氧化碳排放。”

碳市场建立的本质是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市场化手段,所以碳市场赋予了碳配额资产的稀缺性和减排碳资产的额外性,因此碳资产便有了经济价值。也因此,提升碳资产经济价值是推进“双碳”工作的一项硬核本领。

王彬说,提高碳资产的经济价值,我们得开源节流;减小碳配额的使用量,同时增加减排碳资产。“简单来说就是节能减排、减污降碳,要提高工厂能效,寻求更多节能空间,纳排企业对关键部位的增效开发减排项目,同时减小废弃物产量、减少间接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记者 朱婕 通讯员 王伟)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