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高温还要完成进度 建筑工人“早四晚五”作业

 

 翟进摄

今日镇江讯    已经是入伏以来第13个高温日了,23日上午9时19分,“镇江气象”官方微博升级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双休日,被烈日炙烤的镇江城里,绝大多数上班族可以“宅”在家,而市区各在建工程的进度却不能因高温而“停顿”。

我市住建部门指导各工地合理调度施工工序和工程量,让工人们“做两头、歇中间”错时作业,既保证工人的健康安全,又有序推进工程进度。

基坑内,

每一个构件都烫手

23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江苏大学海绵校园工程建设现场。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南侧、图书馆南侧的两个重力流湿地基坑里,有十多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49岁的徐钦厂正蹲在钢筋笼子上扎钢筋。他戴着草帽,争取不让头部被太阳“炕”得吃不消。身上的汗一出就被晒干,只留下T恤衫背部一片白花花的盐渍。记者招呼他到阴凉处歇一歇,他简短聊开了——

“我是安徽淮北人,今年5月跟着项目承包人来镇江打工。在江苏大学这个工地上做了两个多月了。”

“我的工种是杂工,什么都做。最近一段时间,为了避开高温,一大早4点多钟就上工了,下午也要到5多钟才上工。”

“天太热,这种能装2斤水的杯子,每天要喝五六杯。还好,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中暑症状。”

“学校里环境不错,希望我们的工程结束后,让御带河更加好看……”

接过记者递上的纸巾,徐钦厂擦擦汗,向记者道谢后,又回到钢筋笼子上。他要赶在气温升上来之前做好当天手中的活儿。

江苏大学图书馆南侧的重力流湿地工程现场,地面上一台混凝土泵车正伸出长长的输送管,向基坑内打混凝土。49岁的陆因明和工友们负责在基坑内平整混凝土。他们穿着笨重的胶鞋,将模具内的混凝土整好形后,立即覆一层薄膜,防止蒸发率太高混凝土干结后影响强度。基坑内,钢筋林立,水汽蒸腾。每一个构件都热得烫手。

一车混凝土打好后,在等待下一车混凝土运来的间隙,工人们上到地面休息片刻。陆因明告诉记者,基坑里太热了,所以都是趁着早晚温度略低一些的时候上工。“你看这旁边是一大片荷花池,歇的时候喝水、聊天,看看好看的荷花,也就不觉得那么热了。”陆因明说。

据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陈瑜介绍,江苏大学海绵校园工程自今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80%的工作量。预计建设的18个重力流湿地,只剩下3个在建。陈瑜说:“现在做的都是细活,包括填料回填和设备安装调试。考虑到气温因素,我们实施了弹性作息时间,每天凌晨4点30分至上午10点,下午3点30分至晚间11点,分两班倒。按这样的速度,争取8月15日能够全线竣工。”

酷暑中,

安监站发出“休息令”

持续高温天气,为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市建设工程安监站发出高温“休息令”。按照相关要求,当气温高于35℃时,中午11点至下午3点,不得在阳光直射下施工作业;各建筑工地应当采取措施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加班作业。

市建设工程安监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现场督察和短信通知的方式,要求各工地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夏季施工作业计划,确保施工安全。

一是要适当调整工作班次和作息时间,特别是气温超过35℃时,应避免午后高温时期露天作业,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

二是要妥善调度施工工序和工程量,通过增加人力和机械等手段,确保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三是要加大对深基坑、脚手架、塔吊、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市政管道施工以及施工用电等重大危险源的重点监控。

据了解,工地防暑已细化到细节上。比如,要求“施工现场配备防暑设施、防护用品和防暑用品,全时段供应凉茶”;“改善作业、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作业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的需求”;“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等等。

为了做好工人的防暑降温工作,各工地将人丹、清凉油、金银花露、藿香正气水等备得足足的;工地现场不定时洒水降温、抑尘;不少工地还为工人的活动板房配备了空调。市区几个在建海绵校园工地,校方则留出空闲的教室,让工人午休。市住建部门正在开展“送清凉、送健康、送安全”活动,关爱一线职工生活,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度过一个安全、卫生的夏季。(记者 翟进)

责任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