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亮答卷·开新局 | 镇江:产业强市,动能澎湃越过非凡征程

江河交汇处,时代潮起时。

非凡十年,镇江从聚焦产业经济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到聚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蓄能成势,无论宏观形势错综复杂,还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产业强市是一往无前的坚持,是这座城市始终不变的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凡的加速度催生热度、赢得高度、营造温度,产业向高端攀升、向规模集聚,打造更多更响的“产业地标”,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开启“镇江很有前途”的广阔前景。

时节如流、前行不止。十年来,镇江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迈过2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8%,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带来了新速度、新能级。

我国自主研发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CX40DF首台机在镇交付。文雯 摄

项目引领攀高逐新

非凡十年,是跋山涉水的十年,也是初心不改的十年。

2014年,彼时“产业强市”虽已不是陌生词汇,但在思路与制度架构上还在摸索阶段。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业定位不够精准、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清晰的瓶颈日益凸显,镇江亟待破解这道必答题。

“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这一发展强音逐渐上升为镇江全市的发展共识——2017年,市委、市政府吹响“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的集结号和冲锋号,进一步提升发展热度;5年后,产业强市再出发,“跑起来”号角声声;近两年,更以“一号战略”的第一位认识,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姿态抓产业强市,不断提升实力收获自信。

产业强市的发力点在哪里?“一号战略”如何落地落实?项目是必须扭住不放的“牛鼻子”。

在镇江新区,总投资160亿元的孚能科技年产24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仅用98天实现全面开工,创造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孚能速度”,随着二期项目竣工投产,今年计划实现100亿元产值;一江之隔的扬中蜂巢易创项目,作为长城汽车布下的重要一子,不仅创下了从签约到开工建设7个月、从平地而起到产品首发16个月、蜂巢动力下线一台发动机45秒等多项辉煌纪录,而且近年来持续投入、加码扩能,配套项目接踵而来。

项目孕育希望,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从镇江基地开出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站上江苏展区C位。其背后是,丹徒区以整车企业为龙头、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支撑、汽车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全产业链逐渐成形。

非凡十年,镇江以项目论英雄,力推重大项目建设,强抓优质项目招引,“快”与“实”彼此加持,沿途风景可观可感。


中储粮镇江公司 颜宏亮 摄

链群打造重塑辉煌

长期以来,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集聚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培育成为发力破题的关键之举。

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攻方向。2014年我市首提工业产业链发展计划,开始摒弃零敲碎打、不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2017年,我市决定优化产业链培育,重点培育“3+2+X”共12条产业链,系统化集成化打造产业链条的思路日益清晰。

迈入新时代,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伴随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认识的逐步深化,2020年,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握指成拳,明确重点做强四大产业集群和八条重点产业链。“四群八链”的产业体系,为重塑镇江产业新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是产业链的组织者。我市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优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天工集团、建华建材、沃得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7家,数量居全省第5;全市“销售百强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近50%。紧抓“三企”培育,持续壮大“链主”骨干企业基座、拓展“专精特新”企业阵容、扶持初创企业成长,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再创历史新高。

十年磨一剑,镇江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集聚93家涉航企业,2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形成以通用飞机为龙头,集通用航空、航空航天新材料、关键部件、发动机动力核心部件、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空服务于一体,特色鲜明的产业链。

航空航天产业链的蝶变,成为镇江打造特色产业链群的缩影。着眼于因链施策,建链、固链、强链、延链,聚力锻造有韧性、竞争力强的产业链,成为镇江矢志不移的产业追求。去年,我市发布“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持续增强产业链细分领域主导能力。

发挥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作用,全市上下一盘棋谋划布局,各板块片区协同互补,产业链不断稳固和发展壮大,带动全市工业应税销售从2012年的3034.1亿元迅速攀升到2021年的6012.3亿元,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如今,一个各方致力补短板、锻长板,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群正在镇江渐露端倪,持续筑牢产业强市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


恒顺集团2万坛大醋坛的晒醋场 石小刚 摄

创新为桨动能澎湃

就在上月,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镇江)暨2022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圆满落幕。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10个创新平台亮相,29个校地合作、产学研、人才、科技金融项目签约。这是一次推进合作、增进交流的聚会,更是一次成果转化、谋求共赢的盛会,为“创新创业福地”的镇江插上腾飞的翅膀、注入充沛的动能。

推进科技成果在镇转移转化、加快落地,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活动行之有年,已然成为镇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特色品牌,也促成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拉紧了我市与高校院所的合作纽带。去年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500余项、合作金额超2亿元。这些合作成果为镇江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深化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镇江以建设“创新创业福地”为目标,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优化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2021年镇江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行榜中列第25位。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企培育情况更是衡量科技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面临疫情冲击叠加经济下行,我市高企培育工作却在艰难挑战中自我加压、逆势突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11年末全市高企总数238家,目前总数已发展到1221家,十年间增长了4倍。如今,我市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创新型领军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创新企业梯队。

十年来,连点成片,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展现新突破。我市积极推进镇江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四园”建设,镇江国家高新区进入实体化运作,新建扬中省级高新区、丹阳省级高新区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多措并举加快科技孵化载体“扩容强体”,出台《镇江市科技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加强政策引导,在科技经费中安排近1000万元用于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公布了2021年度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和新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我市再添4家国家级科技孵化载体。至此,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1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总数达7家。

打好战略载体关键战,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一批批科技孵化载体正在镇江大地风起云涌,成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创新模式的试验田,不断激荡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第一艘由国内设计建造并且悬挂中国旗的液态硫黄运输船在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顺利下水。石小刚 摄

环境优化赢得掌声

发展环境是城市竞争力所在,产业强市更需要好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产业发展的要素、资金、人才就会流向哪里。十八大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十年间,镇江顺势而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软实力”。

从全国率先取消“雷评”收费,全省率先实行工商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到“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再至“多证合一”;从全国率先取消一批无法律法规依据、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审批事项,到开办企业已基本实现0.5天全流程办结,纳税时长压缩至77.3分钟,不动产转移登记30分钟办结,再至“多测合一平台”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拿地即开工全面推广……

少环节、多服务,一流环境助推“一号战略”,用营商环境之优,为发展增添“底气”。

位于镇江新区的爱宠族(江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宠物用品一期项目,近日顺利接电投产,比预期提前大半个月。今年,市发改委牵头供电、公安、住建、交通、城管等10家单位,组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将企业电力接入工程审批流程从“三步走”优化至“一步到位”,接电时间由1个月缩短至1周。

做“加法”增强要素保障,做“减法”精简流程环节,做“乘法”突出改革赋能,做“除法”解决顽瘴痼疾,以“加减乘除”为基础,“镇合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应运而生,今年升级至2.1版。

不久前,我市二季度营商环境“体检报告”出炉,营商环境满意度评议有效问卷1214份,非常满意比例由一季度的41%提升至60.3%,14项指标平均满意度由87.4%提升至93.7%,省级部门年中点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14项指标均有进步,5项创新举措获初步认可,创新改革力度再提升。根据市级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系统,3000人评议员队伍提出各类意见建议28条,较一季度大幅减少。

“寒冬落魄你不在,春暖花开你是谁”,我市坚持把群众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优先级,对标先进、拉高标杆,积极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把“呼声”变成满意的“掌声”。

非凡十年,跑起来的镇江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奋力提升产业影响力、优势产业支撑力、未来产业爆发力;非凡征程,镇江产业攀高逐新焕发澎湃新动能,亦闪烁着这座城市永葆争雄之志、勇走争强之路的宝贵精神。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着挑战的风浪、立于发展的风口,“勇挑重担、多作贡献”,镇江如此坚定地回答。(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朱婕 通讯员 笪强)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