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平:从忠诚卫士到国宝卫士

今日镇江讯   建于1958年的镇江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3万余件,一级文物103件(套)、二级文物340件(套)、三级文物3121件(套)。据了解,作为一家国有市级博物馆,年均接待量达到了70多万人次,且馆址位于市区云台山麓,分英国领事馆旧址和文物展厅两个单元,呈半开放状态,安全形势复杂,安保任务繁重。

从军12年,因工作突出,陈金平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被省武警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陈金平退伍转业后,通过公开招聘考入镇江博物馆,成为一名保卫干部。他退伍不褪军人志、重整行装再出发,业务上不熟悉,他就从零开始、系统学习;专业上不精通,他就主动请教、日夜钻研;工作上不放心,他就早晚巡查、亲自盯守。从普通保卫干部、到保卫部负责人、再到馆领导,他无时不把安全工作牵挂于心、付诸于行。退伍转岗14年,他兢兢业业、风雨坚守, 连续14年实现安全无事故就是他对初心的最好诠释。

镇江博物馆依山而建,英国领事馆旧址为砖木结构,因久经风雨侵蚀,地质风险较大、文物建筑风化严重,防火防灾压力不小。在一次巡查中,他发现山坡的一个小树微微有些倾斜,总感觉有不对劲的地方。他顺着护坡找去,竟发现一条不易觉察的裂缝。他及时将这一情况向馆领导做了汇报,并在单位的支持下邀请专家以及相关勘察研究设计单位对馆区进行了全面勘察,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护坡安装了地质监测设备,周边重修了排水沟等措施进行了综合预防,相关灾害风险得到了有效排除,为博物及馆舍人员安全消除了重大隐患。

担任保卫部主任后,陈金平的精力更多转移到管理上来。他深知,安全是易碎品,来不得半点马虎,安全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深学细究。为了把50多人的这支安保力量用好,他从制度着手,从岗位安全职责、安全工作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操作规程、日常巡查记录等5个方面梳理和完善了全馆安防制度体系。为了加强联防联控,他还牵头在全馆各部门和部门与员工间层层签订责任状,让大家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他还注重把安防措施由馆内向馆外、由静态向动态延伸,与技术公司合作研发了移动监控设备,对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有效解决了考古工地安全工作各自为战、缺乏监管的现状。

博物安保工作永远在路上,陈金平对博物安保工作的研究也永远在路上。随着馆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为了对外展文物安全实施有效管控,他提出并设计了“文物管控系统”方案,将文物动、静态管理有效融合在一起,利用GPS、RGPS等信息手段,对运输路线和文物在位情况实时跟踪定位,并实施一点报警、多点联动,为文物安全构筑起立体防护网络。由这一系统而衍生出具有防水、防火、延缓切割、跟踪定位功能的文物智能运输箱,也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因工作成绩突出,陈金平被市安委会评为先进个人,多次被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被市文广旅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示范岗;所在部门也多次被市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被市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他带领的保卫部还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先进集体”。从忠诚卫士到国宝卫士,虽时间流转、岗位殊同,但精神传承、追求不变。那份责任、那份执著,那份初心、那份坚守,让陈金平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华丽绽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全媒体记者 笪伟)

编辑:金凯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