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道 | 浅谈痛风与高尿酸的那些事

□市三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郦晶

一般食物和人体内都会产生一种叫嘌呤的代谢物,而尿酸就是嘌呤被肝脏分解后产生的废物,仅微溶于水。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随着血液经过肾脏,经肾小球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身体中的尿酸过多,肾脏忙不过来,多余的尿酸就会在血液中累积,然后在关节组织内沉积,形成针状结晶,此时痛风就开始了。

痛风一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尿酸在血液中逐步积累,形成高尿酸血症。温度越低,尿酸越不易溶解,所以过量的尿酸最容易沉积在血流缓慢、夜间体温较低的关节处。大脚趾是其中最高危的关节。在痛风发病过程中,九成左右的患者都会感到这里疼痛。

但在第一阶段,通常还没有任何症状,在出现一些外部刺激,比如关节受伤,走路过多,过度疲劳,受冷、受潮、饮酒,甚至穿鞋过紧等,就会进入第二阶段——急性痛风关节炎。发病时往往是在体温较低的夜间,一般几小时内就能让症状发展至高峰。除了第一指关节之外,其他指、指踝、膝、指腕、肘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都可能出现明显的红肿,发生剧烈的疼痛。在这个阶段,医生通常会建议直接吃药。秋水仙碱是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抗痛风药物,但它同时又是一种剧毒物质,摄入过量可能会直接死亡,即便是低剂量的秋水仙碱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所以,目前更常用的是一些非甾体抗炎药。一般来说,急性痛风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两周内便会康复。但是这些药物只能止痛,无法降低尿酸,治标不治本。

在痛风的第三个阶段——间歇期,患者不知道下一次剧痛会不会来或者什么时候来,决定因素就看能否控制好血尿酸的含量,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绝大多数患者正是因为没控制好这项指标导致发病。

血尿酸在患者全身的软组织、骨骼中沉积结晶,最终演变到第四个阶段——慢性痛风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此时,痛风的发作频率会变快,发作的时间变长,药物的治疗作用变差。逐渐,关节附近会形成痛风结石或痛风石导致关节炎,最终出现关节畸形,这时“短痛”就变成“长痛”了。

由于痛风和尿酸直接相关,而尿酸又是嘌呤的代谢产物,所以预防痛风,避免发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体内的嘌呤含量。动物内脏、红肉、海鲜、火锅、浓肉汤等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痛风患者必须远离。有些食物虽然本身不含嘌呤,却会阻碍尿酸排出,也要忌口。比如啤酒、奶茶、可乐等。不过,也不是所有高嘌呤食物都不能吃,新鲜蔬菜以及新鲜豆制品虽然含有嘌呤,但都可以食用。痛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来说,即便控制饮食也有可能得上痛风,而对于已经得痛风的人来说,光靠忌口也不足以降低尿酸,必须谨遵医嘱,坚持服药,痛风的发病频率就可以被有效控制。(通讯员  景梦瑶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金凯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