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丰收答卷”底气足,“中国饭碗”端得牢

立冬刚过,广袤田野上,农民正抓紧进行秋冬种及田间管理,为下一季丰收夯实基础。据农业农村部11月7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2.37亿亩、完成94.7%,进度同比相当,全国秋粮丰收在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辛勤耕耘,丰收一季接一季。10年来,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成绩来之不易。各地落实国家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配套出台相关支持措施。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是关键。我们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一系列好政策稳预期、增效益,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分区分类落实防灾减灾、防病治虫措施,也让“丰收答卷”底气更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

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粮食增产丰收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稻,到农机“长眼睛”“装大脑”,秋收速度不断刷新,看得见的变化见证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达到3000万台(套),为完成秋粮生产提供了坚实机械化支撑。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更多现代生产要素不断向田野集聚,才能让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我们始终要把粮食安全责任记在心头、扛在肩头、落在田头,种好每一块田,守好每一颗粮,让广袤田野“丰”景如画、大国粮仓根基更坚实、广大农民生活更美好。

“丰”景里,耕耘、奋斗始终是最闪亮的主题。看得见的丰收,再次鼓舞和激励我们保持定力、增强自信,迎难而进、奋力拼搏,用智慧和汗水让大国粮仓更殷实,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陈语竹)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万嘉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