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盛剧社:助力老树发新枝

《恩仇记》排演照

今日镇江讯  在镇江戏曲界,说起康盛剧社,戏迷朋友们无人不晓,今年他们的一个大动作就是移植改编大型金派扬剧《恩仇记》。12月1日晚,这出戏的带妆彩排在南山剧场举行,现场曲调声声,韵律悠扬,让不少戏迷过足戏瘾。

先介绍下《恩仇记》的故事情节:善良民女卜巧珍,不幸遭遇恶徒邓炳如骗奸有孕又被遗弃,年迈老父为保全女儿名节苦苦求告,竟惨死恶徒脚下,卜巧珍悲愤交加触树而亡,瞬间古城惊爆一宗灭门血案。与卜巧珍情同手足的侍女菊香,决心为卜家父女申冤报仇,不畏险阻,血状告官。审案主官施子章,新科状元奉旨出巡,并回乡参与恩公义父的冥寿祭奠,接案后发现凶犯竟是恩公义父之子,自己的亲姐夫,顿时陷入两难之中。一边是家姐的多方求情,一边是菊香的血泪控诉,在善与恶、公与私、情与法的激烈冲突中,最终作出正义的判决,恶徒受到国法的制裁。

所谓无巧不成戏,巧合成为全剧的支撑点。扬剧《恩仇记》曾获得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舞台美术奖多项殊荣,并于1959年随扬剧《百岁挂帅》一同赴京演出。它是一出久演不衰的骨子老戏,剧本取材于扬剧传统幕表戏《僵尸拜月》。此次,康盛剧社根据省扬剧团的演出本,移植改编为镇江的金派扬剧版,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那么,如此移植改编的意义何在?康盛剧社社长吕国泰总结了三点:其一是创新中传承,金派扬剧是一代宗师金运贵先生,带领原市扬剧团艺术家们共同创造的财富。在优秀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既能留住老观众,也能引来新观众;其二是该剧的现实意义,此戏凸显了人情和国法的矛盾冲突,对当下仍有较强的警示教育作用;其三是为振兴我市扬剧储备人才,以戏为载体,团结一帮人,包括编导、演员、乐队,把大家装到一艘船上,齐心协力,把金派扬剧发扬光大。

再来说排演,它集中了镇江扬剧两代人的精英,台上挑大梁的是一代人,幕后指导的又是一代人。演员中担任主配角的有万宝山、金瓯、刘芳、王文军、贾爱霞、刘长毅、季和健、李丹江等,他们都是原镇江扬剧学馆和扬剧团的骨干。而指导老师则由四位75岁以上的扬剧老艺术家联袂担当,他们是执行导演戴德昌(原市扬剧团副团长),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金桂芬、葛克瑛、杨小明。还有负责伴奏的15位乐师,个个皆是镇江民乐圈子里的高手。主动来帮忙的人还有不少:年过八旬的老艺术家张学艺,不顾体弱多病,完成了该剧的全部作曲任务;丹徒天诚扬剧团团长吴宝成,放下身段,心甘情愿来跑龙套,并带来大量服装道具支持演出……

金派扬剧是镇江人的骄傲。早在2007年,康盛剧社就成为“镇江金派扬剧传承点”,这些年剧社一直坚持开展扬剧的保护传承,而今年的动作格外抢眼:年初便开始策划这台大戏,组织排练,但受到疫情的影响,直至11月底才将剧目排成。准确地说,这出戏的演员们已不年轻,大都年过半百,但大伙的精神头还在:比如家在上海的万宝山,逢双休日赶过来排戏,一场不落;再如主胡琴师刘勇(扬州大学客座教授),他克服教学任务的繁忙,驱车奔波于镇扬两地,而且用其高超的二胡演奏技巧,为全剧增色不少;更有丹徒文化馆的领导张孝才,他原是锡剧鼓师,此次雪中送炭,跨界融合加盟扬剧。最终从舞台呈现效果来看,大家的表现超出了预期,可圈可点。(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