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新闻|是一碗面,却又不是一碗面

□华翔

江苏经济报近日报道:“于家厨房、刘府面道、张嫂子、金山早茶4家锅盖面领军企业,合资成立镇江锅盖面产业集团,将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设镇江锅盖面旗舰店,三分面条七分文化,打造镇江锅盖面地标与走出去的模型。”还是挺兴奋的,镇江人引以为傲的特色餐饮,终于开始握指成拳,谋划产业级别的兴起了。

镇江的面,不必多说了。却由此想侃侃近年来最红火的另一碗面,特别是那碗面背后的那个人。

那一碗面叫和府捞面,近年来,无论是餐饮市场,还是资本领域,这碗面都是风生水起,即使疫情三年,它也同样能够淡然面对,傲然挺立,高歌猛进。这一碗面的故事,媒体报道已然很多,我们的文章《别人家的面条有故事》《床垫的高价 面馆的巅峰 雪地靴的空间》也曾经侃过。但看懂这一碗面的故事,更需要透视表象,不只看“面”,还要看看“面”后面的那个人。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曾言:“就算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和府捞面在两年之内也依然能生存,这背后来源于我们跟传统餐饮企业完全不一样的一套模式。”“完全不一样”,因为“面”背后的人,本就不一样。与传统餐饮企业的创办人、经营者不一样,李学林并不是餐饮行业出身。他本是通讯行业中人。2000年,李学林在江苏省白蒲镇组建了际通连锁手机,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之旅。在不断的探索中,际通从白蒲的一家店发展到遍布江苏各省市,后来成为江苏手机零售行业的龙头。2010年,手机零售行业发展进入白热化阶段,李学林开始寻找新的商机,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与通讯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餐饮业。

有媒体如是评价:“李学林曾在3C消费领域浸染多年,对数字化和企业流程管理有很强的落地能力。”2020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李学林所做主题演讲“小面大生意,疫情之中的餐饮快消化密码”的内容便可证明。谈及“要想做大做强,餐饮行业的未来在哪里”,李学林如是说:“标准化、信息化、组织、资本、人才等等,都是制约了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论到“市场千变万化哪些是永远不变的”,李学林则提出,一是产品,二是效率,三是商业资源整合以及成本控制的能力,并且说:“无论市场怎么变,时代怎么变,客群怎么变, 当我们有一个长期坚持的决心,有一个看到长期变化的眼力,看到当下问题本质的能力,有一个不断去深挖和构建生态的能力。”发现没有,演讲主题是“小面大生意”,但其核心讲述,没有一个“面”字出现。这些内容,放在一个数字经济的论坛上说,毫无违和。所以,和府捞面,是一碗面,却又不是一碗面。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学林的创业,走的完全是一条新消费理念、新经济模式的道路,一碗面,只是这些理念、模式借以落地的载体而已。和府捞面之路,本质上,是一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之路。于是,我们便能理解,李学森第一次创业手机零售行业时所积累、学习到的视野、能力与经验,对他在餐饮业二次创业的重要意义。于是,我们更能理解那一句话——打破旧桎梏,看见新世界。

打破旧桎梏,看见新世界。曾经被沿海发达城市“抛弃”的手机制造业,一旦打破旧有认知,重新定位于智力终端产业,立刻被北上广深等国内头部城市竞相逐鹿。同样,以报社为例。当我们总是沉浸于“报人”或者“新闻人”这些曾经被无数从业者引以为傲的身份而不可自拔的时候,或许我们终将被新时代“抛弃”。但如果我们打破旧有认知,重新定位,是信息的收集者、整合者、传播者的时候,发展的空间将无限之大,且将永远与时代同行。

新著《王志纲论战略》中有言:“跳出惯性,跳出路径依赖,跳出成功模式,跳出思维定式。在那些已经非常成熟的领域,已经有系统的经验和规律可循的情况下,当外部环境改变时,惯性就成为改革的阻力,让人陷于原有的视野不能自拔……只有跳出惯性,才能踏浪前行,勇立潮头。”

李学林在餐饮业的跳出惯性,源于其跨界的创业实践;镇江锅盖面行业同仁的跳出惯性,源于强烈的发展渴望。大潮迭涌的新时代,最宝贵的,正是这些勇于“跳出”,谋求、实践“不一样”的人。

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