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书香 | 秦兆基《散文诗诗学》读后

《散文诗诗学》秦兆基著,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8月第1版,承蒙秦先生赠我一本。我已年过八旬,目力不济,已很少看书撰文了,但想到秦先生已年过九旬,仍笔耕不休,佳作迭出,我乃勉力展书细读。

本书立足全球,聚焦中国。通过披叶振枝,探本求源,考证出散文诗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而在我国蓬勃兴起是在20世纪20年代。沈尹默的《月夜》是中国第一首散文诗,而标志性作品则是郭沫若的《我的散文诗》和鲁迅的《为“俄国歌剧团”》《无题》。中国新文学史上笫一部散文诗专集是焦菊隐的《夜哭》。我国最早提到散文诗概念的,是1906年王国维。他在《屈子文学精神》一文中说:“故庄列书中之某部分,即谓之散诗,无不可也。”

作者通过对中国散文诗百年的回眸,对大量散文诗的赏析,对几代散文诗人的努力贡献的赞扬,描绘出中国散文诗苑呈现出的一派瑰丽景象,“奇花异卉,茂林芳草”,并指出散文诗是时代的产物,与世界散文诗的大潮相关联,尤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中国散文诗为什么兴于20世纪20年代?这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无关系,与第一次国内革命的蓬勃开展不可分割。

散文诗虽然是外来的一种文体,但中国的散文诗带有自己民族诗歌与散文的特有色彩。这不仅是因为基于汉语的话语方式,而且是隐藏于话语背后的“民族的深层心理、传统的伦理道德”等。作者为此,究其本源,从中国古典诗学的源头来考察散文诗的中国特色。作者从《诗经》《楚辞》,从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代新诗;从古代散文一直到现代散文,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中国散文诗扎根于古代诗学和散文学的结论。华夏民族诗学的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概念,物我两忘的境界,意象空间的无限性,体现了宇宙本体和生命本源的“道”。这是华夏诗学的精髓,也是中国散文诗的精髓。

这本《散文诗诗学》的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思想上,还体现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上。这本书借鉴了我国古典文论《文赋》《文心雕龙》的传统写法,用散文写诗学理论著作。讲到理论著作,一般都会想到论点、论证、论据、结论,想到板着面孔的说教,采用所谓学术性语言,刻板严肃,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而本书的结构采用点线结构,由点到面,把特定的格局、场景,予以有机组合,把史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与鉴赏分章论述,整体营造,浑然天成。语言散文化,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借代、象征、点染,风趣幽默,寓庄于谐。语言美,意境美。我们读这本书,仿佛是在读一首长篇的散文诗,获得无限的美感享受。

《红楼梦》是“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本《散文诗诗学》,作者从“驻足关注”,到后来的“倾情投入”,何止十年!正式执笔,也经历了三个寒暑,其艰辛不言而喻。正如作者在回眸过去后,在展望未来时指出的那样,散文诗在中国有着广阔的远景,散文诗的第二个一百年将来临,并预言这一百年一定更加灿烂辉煌,留下“长长的背影”,“期待我们去一次次回眸”。(文/尤志心)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