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家过年 | 庐江过年习俗特色多 既是美好传承又是幸福向往

今日镇江讯 1月19日下午,因高速堵车,经7个小时自驾,我和家人顺利到达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婆婆家,庐江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境内有享有“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和被称为安徽省十大名山之一的冶父山,婆婆家正在冶父山下的一个村庄。

晚饭时间,婆婆早早地把他们称之为“粑粑”的菜肴端上桌让我们品尝,这是他们在年前必准备的一道美食。早就听老公提起,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日”,当天晚上庐江家家户户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送灶粑粑”,举家共食,恭恭敬敬地送“灶王爷”上天,迎接小年和即将到来的新年。

来婆婆家的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九,婆婆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活,准备食材炸圆子,圆子的种类很多,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等,炸圆子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和美,团团圆圆。

除夕吃完早饭家家户户都在门窗户扇上贴“门对”(春联)和“门庆”(用红纸雕刻有各种图案的长条形门楣),室内贴满年画,到处呈现一派喜庆气氛。

傍晚时分,该放鞭炮祭祖了。婆婆将几道做好的饭菜和一瓶酒水摆在客厅桌子上,接祖先回家,公公反复斟酒让祖先吃好喝好。快要结束时,全家人对祖先磕头参拜,以求先祖保佑,待祖先吃完饭后,给祖先烧纸钱,以示对先祖的怀念与敬孝。

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家人便团聚在一起吃年饭。在庐江县境内,吃年饭有南北之分,北部乡镇中午吃年饭,其它乡镇多为晚上吃年饭,故又称“吃年夜饭”。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论菜肴多与少,唯有鱼不可缺。“鱼”是“余”的谐音,年(夜)饭吃鱼,喻示着“年年有余”、“喜庆有余”。

年夜饭时全家人上桌,公公作为家主对一年作简单的总结,并安排明年大事、生活打算及对晚辈提出要求等等。我们作为晚辈给长辈敬酒,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大家相互敬酒,高高兴兴和和气气地把年夜饭时间拖得很长很长。

吃过年(夜)饭,长辈便开始给晚辈包“压岁钱”,接下来便是“守岁”,一家人聚集在堂屋里,喝茶、聊天或打牌,直至夜半子时(零点)后才休息,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最有特色的是,三十晚,家家户户都要灯火通明,这有辟邪祁盼和祥的意味。听老公说除夕夜守岁,主要是敬孝之意,父母一年忙碌,让父母好好休息。

大年初一早上大家穿上新衣、新鞋,点燃香火蜡烛,便开启大门。开门时先燃放一挂大炮竹寓意开门红,接着燃放一挂小炮竹,再燃放一挂大的,最后还燃放一挂较小的,意为“福绿寿喜”齐全。从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亲属之间相互走动的时间,大家互送礼品互送新年祝福。

对于庐江人而言,过年的特色习俗承载了无数人美好的回忆,每一份准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菜品既是对乡情的美好传承,又是新时代人们不断追求美幸福生活的缩影。(全媒体记者 张琼霞)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