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家风故事“最难忘长辈那句话”微感言首批入围作品展示

今日镇江讯  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图腾,凝结着群众辛勤劳作后的喜悦,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1月19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和镇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最难忘长辈那句话”微感言征集启事,通过今日镇江客户端及微信群发布后,微信征集群里迅速热闹了起来。活动引发了大家有关春节的家风故事的回忆,大家用心分享着“最难忘长辈那句话”。今选刊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期待您的参与!


1.爷爷的待客之道

作者:孙建平

爷爷解放前是位私塾先生,解放后成为人民教师。我很小的时候,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看到爷爷的一位远房晚辈从苏北来给爷爷拜年。说是晚辈来给长辈拜年,却又不带任何东西,都是空手而来。那时物质条件很是匮乏,但爷爷奶奶招待那位远方来客,必定有一碗早已经准备好的红烧肉,还有一碗烩好了的肉圆。爷爷告诉我,说这位远房晚辈的父亲是一位裁缝,晚辈少时随父亲走百家,吃好玩好,但没有学到一点自己的谋生本领,长大后生活就很艰难。爷爷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爷爷还说,我们有这个能力,能帮一点是一点。几十年过去了,每逢春节,我都会想起爷爷奶奶待客的那个画面,也会想起爷爷说的话。

2.过年的人气

作者:执笔写流年

“过年的人气,就是一个家庭的福气和财气”,小时候听不懂,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过年来咱家拜年的人多,这个家庭就有福气,家庭就会旺,有“人气儿”的节日,没有了“人气儿”,那就不叫过年了。如今妈妈已经快70岁了,我和妹妹也都已经嫁为人妻,身为人母,可每到年根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所以为了家里的人气,每年我和妹妹都会轮流回家陪父母过年,给家里聚人气,添福气,用实际行动祝福爸妈快乐健康,晚年幸福!

3.牢记妈妈的话

作者:吴明宝

我的母亲194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当时,家中没有官场背景的女学生,很难在司法界找到工作,母亲只能在上海的一所中学当代课老师。一直到全国解放后,母亲随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的我父亲来到北京新法学研究院工作。后双双调到四川省川南法院工作。1952年,父亲因故和我们分开,母亲带着出生几个月的我与哥哥来到镇江。当时,小学教师奇缺。于是,母亲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先后带着我们哥俩上学。她常常对我们讲的一句话就是:“要努力学习,当三好学生,为爸爸妈妈争气!”我们哥俩记住了妈妈的话,在小学和初中期间,一直是三好学生。父亲回来后,家中有了弟弟。后来全家下放农村,我与哥哥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弟弟牢记妈妈的话,学习也非常努力。父亲落实政策以后,弟弟有机会以优异成绩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骨科专家。哥哥回城以后,逐步成为高级工程师。我回城以后,先后成为教师与教育专家,并用妈妈的话培养教育我的两个孩子,使他俩成为资深的教育与医学工作者。

4.有能力帮别人总是好的

作者:束玉华

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对我说,有东西给人家总是好的。意思是有能力帮助人家都是好的。那时候在农村,地里种的各种菜,收回来后都给亲戚邻居家送一点,有时人家也回送些东西给我们。就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了。现在我们在城里住了,落户了。父母以及我亲家那里带些蔬菜水果上来,我们还是尽力给至亲好友送一些。这个好传统让我们受益匪浅,既增进了友谊又互相帮助!

5.“好好打一顿好过年”

作者:荸荠

小时候,过了腊月二十四小年,就进入了过年的日子,父母亲就会告诫我们,要过年了,从今天起,不允许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不能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

然而,像我这样的小男孩,放假在家,爸爸妈妈忙着卖菜做生意,正好没人管,能不调皮捣蛋?一调皮捣蛋肯定会惹祸,惹祸了,爸妈妈还不好骂不好打,因为要过年了,要图个吉利。此时,爸爸妈妈就会告诫我:你不要皮的欢,否则到了三十晚上,好好打一顿好过年。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心里多少有点害怕,哪有孩子不怕打的呢?但是在外边疯玩,在家里捣蛋,还是会闯祸干了些坏事儿。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心里有点发慌,多少有点担心,做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恼了父母,真的被打一顿。

当然,父母却没有真的打我,要过年了,我们孩子盼望着,父母多少也有点开心高兴,怎么会打孩子过年呢?

长大后,我更加理解父母了,父母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关心孩子,教导孩子不要做一些错事,因为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父母的教导是关爱,就像母亲常说的另一句话:你要是不学好,坐牢了,我连看都不会去看你的。从小玩劣了我,因为有父母的关爱教导,因为有“打一顿”的威吓,我一直老老实实,绝对不敢做出类出格的事,学习也还可以,后来考了大学,今天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大年三十,在之前的几天,我也会跟我的女儿和五岁的小二子开玩笑:你要是调皮,爸爸三十晚上要打你一顿好过年。打是不会打的,但是父母的教导,我要继承传承下去,为孩子,我们要尽到关爱和教导的责任!

6.母亲的言传身教

作者:李荣平

小时候,我们五口之家,我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里在家的天数累计不会超过半个月,我母亲则一心扑在工作上,生活的担子,几乎都压在了我勤劳善良的外婆身上。

我父亲平时嗜好烟酒,所以寄回家中的生活费不多,我外婆勤俭持家,她用一双巧手,替我们做衣服做鞋,同时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最纯朴最基础的中医知识,护卫着我们一家人的健康:我们节假日贪吃伤了食,她会将大米炒焦,然后煮一碗炒米茶,或者将馒头烤成金黄后让我们吃下,还会摩腹,我很享受她用布满老茧的粗糙的手,替我按摩的过程……我们吹风淋雨受了凉,或煮一碗姜糖水,或煮一碗葱白汤,乘热喝下,顿时鼻塞恶寒等表证便有些缓解;疲乏劳累、四肢酸痛时,只见她用碗装些热水,沾湿手掌 ,噼啪噼啪地轮番击打两前臂尺泽处,直至青紫;有时用铜钱沾豆油替我们刮痧……当年,我们家中常备着一些人丹、十滴水之类的中药,以防备劳动时中暑。

我母亲是一位教师,她很爱她的孩子们,那时,很多小朋友的家长没文化,当她们需要向远方的亲人写信时,就来到我家,我母亲会立即丢下手中的事,组织好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好后,给对方读一遍。

我母亲非常尊重我的外婆,她与我外婆之间的交流,大多是倾听与顺从……多年来,我母亲一直是我们当地尊老爱幼的典范,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与妹妹,让我们俩,在各自的生活中,懂得了节俭,懂得了和睦与关怀。

(全媒体记者  谭艺婷)

海报设计制作:谢志斌

编辑:黄昕彤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