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公布最新数据!多地疾控提醒:这几类人暂缓返岗

1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一、病例情况 

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冠病毒感染现有住院病例215958例,现有重症261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1894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24262例。1月20日至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636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89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6075例。 

二、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974.6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1020.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54.9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658.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822.4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1.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12.7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22.7万人。 近日,湖南疾控、广东疾控等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咽痛等新冠感染症状的人群,建议暂缓出行和返岗。同时给出了安全返程返岗建议。

1.返程返岗前

做好返程规划,尽量错峰出行,关注途经地的天气和路线情况,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及时调整返程时间和路线,注意行车安全。

关注健康状况,做好抗原检测。如果有身体不适,尤其是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或者抗原检测呈现阳性时,建议及时治疗或就地休养,调整返程时间。

出行前准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物品。

2.返程返岗途中

尽量采取自驾等方式安全出行。

如果乘坐飞机、火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应遵守秩序,服从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具备条件的要尽量开窗通风。

返程途中要做好自我防护,规范全程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尽可能少触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用物品,及时正确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在清洁双手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

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返程过程中如需排队等待,则应注意保持1米线的距离。与人交谈时,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3.返程返岗后

做好抗原检测。返程后再次进行抗原检测,如果抗原检测阳性,或者出现身体不适,建议推迟返岗时间。

坚持佩戴口罩。上班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厢式电梯时、在办公场所办公时,均应规范佩戴口罩。建议随身携带口罩,视不同人群场景选择佩戴适宜的口罩。

保持办公场所空气流通。通风时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没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空调使用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时,确保室内新风量达到卫生标准要求。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工作期间,接触快递、清理垃圾、饭前便后等情况下,均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电梯按钮、打卡机、办公桌、会议桌、麦克风、门把手等公用物品或部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可用含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

安全就餐。员工食堂尽量减少人员聚集,餐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购(取)餐注意手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就餐时最好分散就座、不扎堆。

“阳康”后也要做好防护。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新冠康复后仍然做好呼吸道防护,可以较好地减少感染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

节后不少人都会出现“节后综合征”,又累又困打不起精神。

节后综合征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节后综合征可能表现为心理上出现精神不振、失眠、心烦、焦虑等症状;在生理上出现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征”?

起床困难

恢复原来生活规律,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午休2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肠胃紊乱

多吃蔬菜少吃肉,七分饱,细嚼慢咽,三餐时间固定。如果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在腹部上下轻轻按摩,可有效减轻症状。

疲劳烦躁

放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长久静坐。可坚持用热水泡脚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入睡前可以听舒缓音乐,提高睡眠效率。

另外,为了身心愉悦,快乐地工作、生活,可以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也请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工人日报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