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揭秘!为何名为“姚桥”却不演《斩姚期》?

文 / 许家根

在东乡有这么个说法,姚桥不演《斩姚期》。《斩姚期》这部戏展示了姚氏家族的光辉历史和正直品质,演出剧场是在姚桥镇上的关帝庙戏台。关帝庙不仅是姚桥或者东乡人崇尚武圣人关羽祭祀的地方,也是姚桥人戏剧演出、乡民集会、共议大事的场所。

姚家桥桥名碑拓

姚桥镇的关帝庙

润东姚氏二十一世孙姚剑华先生,在他撰著的《姚家桥》一书中介绍了姚桥镇上的关帝庙。《姚家桥》记述:润东姚氏所建的关帝庙,建筑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距今五百余年。庙宇位于集镇东首登瀛桥西侧,面对姚家港,庙的大门楣上镶一长形石匾,石匾长四尺,宽二尺,平面镌刻“关帝庙”三个大字,不知当时的石刻匠人用的是何种雕刻技艺,“关帝庙”三字,远看凸出,近观凹进,很是神奇。

迈进大门便是三间通畅的大殿,其砖木建筑虽非重楼叠阁,但也是极为精致的雕梁画栋,殿正中稍后迎面尊奉着关帝神像,关羽居中而坐,左手展书卷,右手捋长须,红脸细目,气静神凝;左侧关平按剑侍立,右侧周仓双手持着青龙偃月刀,脸黑目暴如狮虎气势逼人。神位背后左右各有一便门,通向后院,后院宽广通畅。院东一排青砖瓦房,是姚氏的家族学堂,院西南角便是姚氏用来举办庙会、庆典的戏台了。这戏台台面高五尺,六根台柱撑着台顶,顶上飞檐翘角,檐角处蹲伏着角兽,檐下悬有碗大的铜铃,连接主柱的画栋下方四面都拼装着彩染木格,其上细细镂刻着古装人物、草木亭台,据说每幅刻画便是一轴戏文。

关帝庙庙额

《斩姚期》之故事

《斩姚期》,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反叛前朝时,在惨烈的战争中与并肩作战的将军姚期立下誓约,刘秀盟誓说:“若将来夺得天下愿与姚期平分江山。”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灭了王莽的新朝,登上了帝位,授予姚期一字并肩王。但又忌怕姚期功高盖主,不但削弱了姚期的兵权,还逼着姚期立下了“姚不反汉,汉不斩姚”的誓言。仁厚的姚期直到此时才看出了刘秀对自己的防范之心,因此处处谨慎,如履薄冰。但刘秀还是不放心,总想找个理由灭了姚期。

皇后郭娘娘有个兄弟郭兴,借着皇权在京城抢男霸女,无恶不作。恰逢姚期的儿子姚刚秉性刚烈,两人相见一言不合,三脚两拳郭兴被姚刚结果了性命。姚期见姚刚闯下了大祸,便在京城遍寻儿子,要绑了他面君请罪,祈望能保得全家性命。而刘秀却认为这是个斩杀姚期的极好机会,于是就默许郭皇后传懿旨腰斩姚期。寻不到儿子的姚期还幻想亲至刘秀处,请求降恩,没料到反被追捕他的郭皇后命人押去东门立斩。可怜姚期至死仍欲爬向西门,向刘秀要“姚不反汉,汉不斩姚”的说法。功高盖世的姚期,竟然冤死在郭皇后之手。

京剧中的姚期形象

误把戏台当现实

姚剑华先生著述的《姚家桥》,叙述了在关帝庙上演《斩姚期》戏引发的一段故事。故事说在润东姚氏第十二世恒字辈中,一位叫姚士杲的姚家青年,自幼不爱读书,却喜好舞枪弄棒。姚士杲长成大小伙子后,待人十分义气。因为做力气活,平时又去习武,生得臂粗腰圆,气力过人。有一年九月初十他起了个早,到华山村帮二姑母家将地种完,连中饭也未及吃,急匆匆赶家来洗澡换衣,赶到关帝庙看《斩姚期》的戏。

戏演到高潮之处,台下群情激愤。看戏的姚士杲当真了,就在刽子手腰斩姚期时,姚士杲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夺过身边一个青年的冲杠(扁担),冲向戏台,不由分说,一冲杠下去,冲杠铁尖头从那演员(刽子手)的前胸刺入。戏台上杀了人啦!顿时人群乱作一团,戏班的班主嚎啕大哭,找到族长。族长叫人唤来族中尊长,并拘来姚士杲的父亲齐集宗祠议事。最后是先由族中拿出白花花的银子,转请戏班班主做好死者眷属的工作。班主也就金银到手,息事宁人去了。

翌日拂晓,族长带着姚士杲的父亲,骑马乘车赶到丹徒县衙,买通衙吏直接见到县令,转弯抹角地说明事由。此时族长口中的姚士杲已被描绘成精神不健全的痴子了。县令明白润东姚姓大族历来办事清爽,得知丧主不告而去,主凶是个智残,训诫了几句“顽劣愚痴,严于管束,不可再生事端”的话,钱到公事了了。从那以后,姚家桥就再也没有哪个戏班子敢来关帝庙戏台上演《斩姚期》了!姚桥不演《斩姚期》的故事就源于此。

姚桥人崇尚关羽

当然,姚家桥不演《斩姚期》肯定不可能,姚家桥还是继续在演《斩姚期》。因为,《斩姚期》是古姚桥镇传统剧目。《斩姚期》剧目,与姚桥人崇尚关帝庙关羽有关。

关羽一生以忠、义、勇三字概括。他于刘备忠诚不二,特别是千里走单骑,回归刘皇叔,可谓“忠昭日月”;他不忘结义,患难与共,生死不渝,确是义重如山;他武艺超群,号称万人莫敌,百万敌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取物,他几乎兼备了儒教所要求的全部美德。清顺治皇帝为感化汉族人民,年年致祭,倍加崇敬,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咸丰皇帝连关羽的曾祖、祖父、父亲也追封为王。历代皇帝加封关羽或王或君或帝的称号足有数十个之多。关羽“忠、义、勇”、“忠昭日月”深入姚桥民众心中。

姚氏第十二世姚士杲从小就受关羽“忠、义、勇”精神影响,秉性正直刚烈,把《斩姚期》的戏当真,情感随着戏剧的跌宕起伏而升华,夺过冲杠刺入演员胸膛。这虽然是一个传说故事,却反映了姚桥乡民对关羽的崇拜,建筑了如此庞大的庙宇供奉关羽,以祈求关羽保佑姚桥民众的平安。也反映了姚桥民众爱憎分明,正直和刚烈。

姚氏宗谱

姚期和东乡姚氏

《姚氏宗谱》记载:“柳溪口”溪旁有一大宅,是名门好汉姚期的住所。姚期祖父姚兴是汉宣帝驾下偏将,后退居林下,繁衍子孙,讲文习武。姚期是这门里的长孙,为人仗义疏财,广结交友。时值天下大乱,当时聚集几十名好汉,以刘秀为首,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草桥关”结拜。不到几月,便有几万人马,日益壮大,摧毁了王莽的江山。著名的昆阳一战,史书称“二十八宿闹昆阳”,为刘秀奠定了打江山的基础。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正式称帝。封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姚期为太尉,统领全国军事。到汉明帝即位时,再次表彰功臣。

《东汉故事》叙述为战败岑彭,刘秀三请姚期。京剧《姚期》叙述:刘秀登基后,命姚期镇守草桥关。日久,思念姚期,命马武、杜茂、岑彭三人替回姚期,随朝伴驾。姚期入朝后,其子姚刚在跨马游街时路过国丈府,国丈郭荣私设禁地,姚刚与之争执失手将其打死。姚期绑子上殿请罪,凭借免死金牌,姚刚仅被发配。刘秀酒醉宴请姚期,郭妃设摔杯计欲将姚期全家问斩。马武适因牛邈攻打草桥,回朝搬兵,闻信,闯宫保奏,逼刘秀发下赦旨,救出姚期父子,使二人戴罪出征。

姚家桥地处扬中、丹阳、丹徒三县交汇处,现属镇江新区管辖。姚家桥系唐以后江中泥沙冲积而成,属沿江低洼地区。宋末形成村落,是丹徒县八大古老集镇之一。

根据姚剑华《姚家桥》介绍,东乡姚氏在朝代更迭的历史背景下,为求得生存而不断迁徙。镇江东乡姚氏,源于“东南吴兴姚氏”。姚氏迁徙姚家桥时,姚家桥还是长江滩涂,时称“王沙”。姚氏族聚“姚家垡”、“姚家渡”、“姚家湾”三个村落。明成化年间,姚氏购置了距江三里的“南新岸”,建设了姚家桥集市,即现在的姚桥镇。凡是走进姚桥镇,都能体察到姚家桥那正直、刚烈、坚韧绵长的精神,嗅到姚家桥经久不息的芳香。

图为许家根提供。

编辑:黄昕彤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