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新作为,“苏”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江苏特点的农业强省,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江苏力量。(2月21日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苏是鱼米之乡、农业大省,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必须坚持不懈把 “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战略性定位的“大写意”绘就为具体落地、细腻精准的工笔画。

意在笔先, 党建引领绘好乡村振兴“工笔画”。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战斗力,哪里党建抓得实,哪里就有蓬勃朝气。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尤其需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基层党员擦亮先锋名片、永葆政治本色,真正扎根于基层土壤,在解决群众实际难题的过程中,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更好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以数为先,让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在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源头活水”的当下,乡村要振兴,也需要数字技术赋能,给乡村带来美好的“诗与远方”。 就江苏而言,江苏已制定数字乡村建设“五大行动”及其发展目标,并在全省开展示范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乡村振兴对数字技术的新要求,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历史大势,加快运用“互联网+”, 聚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问题,使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绿色化,催生更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农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文铸魂,以文化文明提振“精气神”。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仅让乡村有“旧貌换新颜”的如诗美景,也要绘好乡风文明“工笔画”,大力破除陈规陋习,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用文明文化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一方面书写好当代“晴耕雨读”故事,弘扬好家风,让“主旋律”高昂强劲,以乡村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凝聚人心、增强信心、汇聚力量。一方面以文化人,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用公共文化的“强滋养”成风化人、温润人心、增强智慧,让乡村实现“景美”“人美”“村富”的田园梦想。

农村好则国家好,农村兴则国家旺。乡村振兴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需要积沙成塔、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一点一滴抓精抓细。让我们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讲好乡村振兴江苏故事,贡献乡村振兴江苏智慧,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江苏篇章。(一鸣)

来源:中国常州网-觅渡时评

编辑:万嘉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