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第七季“我为镇江女性写微传记”第八批入围作品展示

今日镇江讯  3月,是一个属于女性的季节。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由市全民阅读办、市史志办、市妇联、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七季活动"我为镇江女性写微传记"活动温馨开启。

活动开展以来,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今选刊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卜美琴:扎根酒海街三十载的“小巷总理”

□ 毛豆

1994年1月,25岁的卜美琴来到酒海街社区工作,就此扎根。打开她的任职履历,“酒海街社区”——是不变的5个字。如今,几千户居民,90%以上她都熟识。

她创设了社区调解优先、信访代理引导、法律解决托底的纠纷化解模式,调解成功率达100%,多年来零上访,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她日夜奔忙,风雨兼程,挨家挨户做工作,5000平方米违建全部顺利拆除,成功试点老小区“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帮助2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创业,建立全省首家社区阳光关护中心,“流动妇女儿童之家”获得国际防拐组织的高度认可,“阳光课堂”入选镇江市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特色品牌。作为五届市人大代表,她提出民生类议案和建议106件并推进落实,三次获得“市优秀人大代表”荣誉。

省劳动模范、省妇代会代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巾帼示范能手”、建区三十周年“京口人物”、京口区首届“十佳”青年、京口区优秀共产党员、京口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卜美琴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做出了让人民满意的不平凡业绩。

(右一为卜美琴)

付玉香:用茶铺就致富路

□ 远方

付玉香, 1958 生,丹徒区上党镇农民,中共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1980年,镇江市多种经营管理局要求发展经济,付玉香生产队的经营方向从养蚕转向大面积种茶,茶园面积扩展到360亩。”360亩的茶叶种植必须要有技术员,初中毕业的她被村书记选中,获得了村里唯一的技术员培养机会。学成归来,付玉香很快将所学知识用到了茶园中,她用5年时间制作的‘墅山翠萝’获得专家认可。2005年付玉香组建丹徒区上党镇墅农茶叶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分红的形式分发肥料和农药,做到肥料、农药、管理、包装、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统一。同时,每年合作社都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鲜叶,帮助社员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诚信经营,严格规范,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的41户,发展到现在的850户,茶园面积1200多亩。付玉香致富不忘乡亲,她关爱孤寡老人、孩子和残疾人,为村里铺路造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

付玉香对茶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当她因茶“得福”后,“茶”对她来说不仅是一杯香茗,而是用诺言践行对茶叶的信仰,在带领更多乡亲致富的路上一路前行。

创作素材来源:《江苏女性》

巫昌祯:新中国婚姻法学奠基人

□ 王国亚

巫昌祯(1929-2020),江苏句容人,被誉为婚姻法泰斗、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科奠基人,同时她也是著名法学社会活动家和法学教育家。2012年,她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评“CCTV年度法治人物”。

巫昌祯是新中国第一届法律系大学毕业生,一生中亲历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她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在调研中目睹了家庭暴力的危害。她积极奔走,努力呼吁,让更多的人转变观念,向家庭暴力说不,为推动反家暴立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86岁的巫昌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立法不是家暴的终结。但如果没有法律,道德将是苍白无力的。”

2020年3月25日,巫昌祯走完了她90个春秋的光辉人生。她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当作人生格言,曾说:“我是一名服务员;我把一半的时间和心血给了学生和书,另一半给了社会和妇女。”

创作素材来源:《巫昌祯:与婚姻家庭法的一世情缘》——澎湃新闻、《九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逝世,系婚姻法泰斗、反家暴立法先驱》—— 南方都市报、《巫昌祯》——百度百科。更多内容详见3月3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一版。

颜红英:“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

□ 陈涛

颜红英(1930-2022年),宝应县广洋湖镇杨林沟村人;摄影名作《我送亲人过大江》中的“大辫子姑娘”,是令人尊敬的英雄老人、“支前模范”。

渡江战役前夕,颜红英主动支前,在演练中不幸被炮弹所伤,但她“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要驾船送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22日下午,颜红英驾船运载24名解放军战士,从江都中闸驶向南岸的丹徒县伏园乡渡口。父亲掌舵,她和妹妹轮流划桨……随军记者邹健东恰巧看到这一幕,立即记录下在扬中江面胜利渡江的历史瞬间。这张奋力摇橹的“背影”照片,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51年,颜红英随丈夫迁居吴江县菀坪乡。尽管在渡江战役中荣立二等功,但她一直隐姓埋名,从不居功自傲。直到新中国解放50周年之际,她女儿看到邹健东苦寻“摇橹女孩”的消息,“大辫子姑娘”的故事才走进后人的视野。2014年9月,扬中市建设“渡江文化园”,并建起了“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供游人瞻仰。

创作素材来源:宝应党史、360百科

(全媒体记者 谭艺婷 整理)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作者:谭艺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