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小区治理 “邻长”们的正能量激活社区服务末梢

今日镇江讯  小区路灯问题解决,卫生死角彻底清理,破损落水管有人更换,帮特困家庭种菜节支……3月1日下午,在镇江新区丁卯街道戴家巷社区丹建小区举行的一场现场会,让人们见识到了活跃在居民小区的“邻长”们的正能量。

立足小舞台,担当大使命。去年以来,镇江新区引进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参与式社区治理试点,探索建立多支邻长团队,推动实现小区自管自治,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见闻:邻长乐解居民身边烦恼

走进位于丁卯桥路108号的丹建小区,墙面清爽,地面干净,停车有序,与人们印象中的失管老旧小区相去甚远,有人坦言“地扫得比收费管理小区都干净”。

参观一度失管的丹建小区

“这是我们集资装的太阳能路灯,既让小区亮起来,又节省电费。”丹建小区自管会副会长、丹建3栋邻长王桂兰指着住宅楼拐角一盏路灯介绍,针对“路灯不亮,晚上出行不安全”这一难题,他们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在社会组织引导下,制定了居民集资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方案。会后经耐心沟通释疑,居民从开始对收费质疑转为积极配合,加之看到邻长高温下爬楼到每家每户收费,都主动配合缴费,合计收取路灯购置款560元。路灯安装过程中,邻长赵腊青的老公帮忙排除故障。2盏路灯亮起来后,社会组织协助邻长公开账目,小区居民都非常满意。

丹建小区内的爱心菜园

小区院内,一块长方形的菜地内,青菜、菠菜、蒜苗等一畦畦蔬菜长势喜人,栅栏旁立有小红花状标牌,上面写有菜地编号、名称、认种人、认种时间等信息。“这是一处‘爱心菜园’,邻居们可以分享。”今年70岁的王桂兰说,原来此处是卫生死角,杂草长得比人高。邻长带头清理杂草杂物后,将地块整理成菜地,引导居民自愿认领,既满足了部分居民种菜的愿望,又增进了邻里间感情。“自管会为一户特困家庭认领了一块地,平时我们邻长一起帮她种菜,为她减轻一点家庭生活负担。”

“这些邻长不拿一分钱工资,全是热心社区事务的爱心志愿者。”镇江市正益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朱明说,参与式社区治理,就是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社区问题解决,核心是围绕志愿者开展团队建设,通过以邻长为纽带,加强居民之间互动,构建熟人社区,最终实现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邻长介绍小区呈现的新变化

在镇江新区组织部和社发局的支持下,“正益”去年5月开始在丁卯、大港和丁岗3个街道(镇)开展参与式治理试点,涉及戴家巷等7个社区8个小区。截至今年1月,已通过居民选举组建8支邻长团队共82人,通过邻长队伍选举组建自管会(邻长队伍的日常管理机构)5支,组织赋能培训、交流座谈30场次,组织外出参访8次;举行居民协商议事会22次,解决公共问题12个,邻长直接调解居民矛盾200余起,邻长直接开展志愿服务1200余次,试点初见成效。

声音:疏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朱明认为,社区中不乏热心志愿者,但社会组织注重团队建设,使得邻长团队战斗力强,可持续性好。“原先单兵作战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但在团队中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更容易长久长效。”

社会组织介绍参与式治理项目运作情况

那么,邻长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什么作用?街道社区如何看待参与式治理?

丁岗镇新瑞社区书记陈金发告诉记者,去年6月至今,社区经过8个月的试点,在“正益”专业辅导下,培育了一支优秀、接地气的邻长队伍。社区发现居民开始关注小区公共事务,愿意参与小区环境改善,截至目前项目的所有量化指标都基本超额完成。

邻长们清理卫生死角(资料照片)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基层治理能力欠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空间环境脏乱等社区治理难题迫切需求解决。”丁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华雨新认为,参与式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服务工作的一个补充。街道选择戴家巷、潘宗两个社区开展试点,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变”:居民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激发了小区自治活力;从单干到共建的转变,完善了社区治理体系;从杂乱到有序的转变,满足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效提升了小区自治、共治的能力,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总结提炼试点成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板。

“参与式社区治理疏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基本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在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王永凤看来,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繁杂而琐碎,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切实关涉到基层群众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邻长是社区干部的好朋友、好伙伴,他们解决了社区人手不足的矛盾,为社区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经济。更值得点赞的是,邻长们不拿一分钱报酬,完全凭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做事,应该大力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孙庭东 方良龙 刘寅)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