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捷:九上央视的背后

今日镇江讯  周捷是九上央视的京剧名票,记者的采访时间并不凑巧,她刚演完京剧《白蛇传·游湖》选段,卸完妆后人略嫌疲惫,但话匣子还是打开了。

话题就从卸妆说起,京剧演员卸妆要半小时,化妆两小时,最少也要一个钟头。假如这身装扮可理解为程式化的自我约束,那么舞台上的千娇百媚便是彻底放飞自我。确实如此,周捷在《白蛇传·游湖》中反串许仙,为啥要反串呢?因为好的小生实在太少,镇江如此,全国也如此。但周捷的嗓子实在不错,偶尔可以挑战一下。这就要聊到她对自己的青衣定位了,京剧旦角分老旦、花旦、青衣、彩旦、刀马旦等,从人设上讲,“青衣”一般端庄大气,偏重唱功,多演大小姐之类的人物,形象气质与周捷颇为吻合。

周捷(左)在央视演出

其实,她对自己嗓音也有一个认识过程。2007年,周捷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即获得银奖。那次选拔的残酷让她记忆犹新,初赛几千人,华东六省一市77人复赛,只选7人。当时周捷已不抱什么希望了,一来比赛经验不足,二来资深票友众多,但最终凭借一副好嗓子闯关。在央视舞台上一段出水芙蓉式的清唱,更让她结识了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陈淑芳,并受其亲炙。陈老师曾对康盛剧社社长吕国泰表示:“周捷的嗓音条件在专业演员中也不可多得。”

这件事让周捷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喜欢唱歌唱戏,最早接触的都是样板戏,但那也是经典,她跟着反复练,居然也有模有样。1971年,周捷十岁时碰巧省京剧团到镇江招学员,面试地点在京口饭店,老师让她唱了一首歌《北京的金山上》,周捷一亮嗓便技惊四座。当年的她不像现在的孩子会表现,其实那时已经会唱两句戏了,不过最后家长没有同意。按照老妈的意思,还是要学一门实用技术才稳妥。周捷很听话,后来成为一家企业的电气工程师。

后面还有一个小插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镇江举办了一次京剧票友大赛。周捷的姐姐替她报了名,当时有上百名选手参加,结果周捷凭借京剧《杜鹃山》的经典唱段“乱云飞”摘得银奖。这次获奖似乎又让她看到了一线曙光和生机,更重要的是在现场结识了吕国泰,彼时的吕老师已是市剧协副主席。之后的十年间,周捷开始有意识跟着电视学一些传统戏,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听录音机,即坊间所谓跟“录老师”学。

2005年,周捷所在的厂倒闭了,但她“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很快加入了康盛剧社。十年前,周捷是参赛选手,吕老师是评委;十年后,周捷成为京剧后起之秀,而吕社长更是拉起了一帮人马安营扎寨,坐等各路英雄好汉上门。在剧社周捷开始了新一轮提升,技艺日益精进:2011年由她担任女一号“柯湘”的现代京剧《杜鹃山》选场,在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中夺得团体金奖,此外她还荣获江苏京剧票友赛“十佳”票友、“和平杯”邀请赛“中国京剧优秀票友”等荣誉。

准确地说,康盛剧社九上央视,体现的是这家民间社团传承戏曲文化的责任和担当,这里面蕴含着十多年不变的初心和情怀;而周捷九上央视,则表达了她的专业水准和个人素养,其中有天赋异禀的成分,但更多是后天的矢志不渝和全力以赴。生活中的周捷有时也会感叹:她的同学、同事包括大学班主任甚至都不知道她会唱戏,只能说很多时候她隐藏得太好,或者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释放空间。而当这种环境一旦具备,所有的故事都成为人生的注脚,再回首时已不用再唱那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作者:今日镇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